舍本逐末这个成语出自什么

舍本逐末这个成语出自《礼记大学》。

“舍本逐末”是一个中文成语,源出于《礼记大学》中“至诚之道,浩然之气,有物不得而杀,有物不得而生。一石不合,金石可凿;绳绳以缕,而挟之者襟袖之垂者。率由取之于本,本在末何求?”。后来孔子把它解释作“不能舍弃本来的,而追求细节末节的东西”,而成为“舍本逐末”的成语。

成语“舍本逐末”的意思是:一味追求表面的东西,而忽略了本质和根本的东西。这通常是因为人们不注重选择和重视一些基本原则,却过分关注表象上的事物,从而舍弃了应该追求的目标。

这个成语的故事流传甚广。传说有一个人想砍倒一棵大树,他一直切下树枝,却没能感受到切下枝叶对整棵大树的影响,最后却无法砍倒这棵大树。类似地,当人们关注于生活中无关紧要而琐碎的细节时,他们误以为这样能够果断解决问题。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我们必须关注最根本原因和重要的事物,不要一味追求那些表面的、肤浅的东西。只有把握住根本问题,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只看到一些小细节而取得短暂的胜利,而忽略了更大的风险和问题。因此,对于企业家、管理人员或者个人来说,“舍本逐末”都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只有注重本质,才能得到长远的成功,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舍本逐末的造句

1、在开发商品的时候,如果过于追求细节,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和本质,那就是在舍本逐末。

2、在公司管理中,如果只关注一些琐碎的事情,而忽略了根本的问题,那么就会发生舍本逐末的行为。

3、如果一个人只关注短期利益,而忽略长远发展,那么他很可能从事舍本逐末的行为。

4、如果学生只关注于某些琐碎的考试细节,而忘记了系统性的学习和科学的知识积累,那么就是在舍本逐末。

5、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因为过度关注琐碎的细节,而忘记了追求目标,这种行为就是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