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母你有什么后知后觉恍然大悟的事情?

父母说过哪些让你受益匪浅或恍然大悟的话?

父母都是地地道的农民,没有读过多少书,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可却从他们朴实的语言里,却让我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小时候经常下田拔稗子,年少时心太野,做事总心不在焉,经常把稻禾和稗子搞混淆,拔出了稻秧留下了稗苗。

记得有一天一大清早,父亲把我从被窝里叫起来,说是带我下田去拔稗子。下到田里父亲就手把手地教我,说识别稗子与稻子并不难,只要是那些个高的,十有八九是稗子,再就是看一下禾叶,如果叶片长毛,就断定是稗子。父亲指着一株长得高的禾苗,说这就是稗子,个长得高,但中看不中用,只会显摆,拿不出实货。

继而,父亲又指着一株个矮的禾苗,说稻子就不一样,从不张扬,总是谦虚地低着头,越是长出了饱满的的谷粒,越会把头垂得更低。父亲借题发挥,说做人要学稻子,才会受人尊敬,不要像稗子,那样会让人看不起。

当年年小,父亲教我的识别稻稗的“方法论”倒是学到了点,而其蕴涵人生意味的辩证法却没能领会。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才慢慢明白过来。

走上社会后,我发现越是低调的做人者,往往越能成大事;越是功成名就者,往往越是低调做人的典范。那些饱学之士堪称“大师”、“国宝”的人,如同埋着头的沉甸甸的稻穗,他们从不张扬,不愿显山露水,更不会急功近利。虚怀若谷、讷言敏行是他们***同的属性。

而那些轻狂、腹中无物的人如稗子一般,急着去炫耀自己,不懂谨言慎行,更不知天高地厚。都说人与物同理,父亲要我“学稻子、不要像稗子”,看似朴实的语言里,其实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