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好莱坞电影,中年危机题材的榜样,《美国丽人》好看吗?

一部典型的好莱坞电影《美国丽人》,关于中年危机里同类题材的翘楚,把绝望写得妙趣横生,把黑色幽默玩的炉火纯青!每个家庭都曾完美过,至少有那么瞬间的光阴曾让彼此感到过融洽。但大部分时候生活会随时间的推移变得平淡,变得无聊,甚至充满厌倦和丑恶。电影里的家庭都遇到了这种困惑,交织到一起之后慢慢演变成一部悲剧。

多年以后重看,才理解lester挣脱束缚的欣喜若狂。安吉拉、珍、卡洛琳都是虚荣的,只在她们何时接受了自己的平凡、父亲的真实、丈夫带来的依靠,这时的她们才是真正的美丽。而唯一懂得美的Ricky也终于逃离那个看似完美,实则已经虚伪的死去的家。影片中凯文将少女衣服穿上的那一刻,其实是找到了与自己相处的方式,但最后依然未能幸免于命运。

直到中年才看懂这部电影。这次重看跟十几年前比真实百味杂陈。中年时不时会有一种被肉体的自我厌恶和恐惧击倒,也许再老个几十岁才会释然吧,人到中年越活越窝囊,直到遇到两个改变他的人,一个让他有了新的追求,一个让他变得不顾一切。她老婆也遇到了一个知音,两个人臭味相投,搞到一起。当他重拾一切时却被一个先入为主的误解给结束了。影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固执,因而无法有效沟通,而无法沟通造成了最后的所有悲剧。

折腾一点的人生未必就会不幸福,只不过会比较辛苦罢了,但总好过死气沉沉。每个人的内心都像大海一样深不可测。世界上那么多人,每个人心里都藏着很多秘密。当他死掉的时候,留下的鲜血就像玫瑰花瓣那么红。但是那一瞬间,我想他终于成功地重塑了自己,他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你看懂了吗?

中年危机,只能靠责任感苦苦支撑,却没有了生活的激情,导演塑造的每一个人物的特点都很鲜明,然而在背景的氛围下却又很普通,而真正的玫瑰,真正的美,却藏在看不见的眼前。门德斯拍文艺片的手法爱死了,配乐很美,镜头很美,看似平缓戏剧张力却十足,可惜,未到中年的一些人,中年危机什么的都没懂,也只能看看有趣的剧情。

中年危机,极端的反面激进爆发,最后化为大彻大悟,匪夷所思的表达。对物质追求与常人需求的平凡,瞬间崩溃式的反弹,收摄在无奈的接受中,年轻人的平凡与不平凡,偏激与不偏激,体现在三个不同的美国当代代表青年身上。两个截然对立的美国家庭,反映出人物表面与内心的反差,并对内心进行了更深一度的挖掘,剧情足够精彩,铺垫够到位,氛围够迷幻,剪辑与摄影皆属上乘,台词值得玩味,更别提虚实之间经典的玫瑰意象。我把它视为一次美学与哲学的碰撞。

你也可以这是一个关于压迫与释放的故事。时代与社会给人们的内心以及精神的压迫,导致人性的扭曲,每个人都想抗争,只是找不出路,直到一个导火索引发激烈的爆发,里面故事或许有些怪诞,但合乎情理。当最后癫狂中清醒,恢复理智时,一切都不再是最初的样子。

这部电影获得2000年五项奥斯卡奖,包括最佳影片,剧本,男主,导演,大概是因为这个电影揭露美国梦华丽表面下的种种伤痕,激起了无数中产阶级内心的***鸣。有句老话叫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句新话叫宝宝心里苦,但是宝宝不说。不要被外表的光鲜掩盖,其实不管对谁来说生活都是如此不易。

同时,影片又以喜剧的叙述形式来讲述一桩关于生活、生存和毁灭的悲剧。萨姆?门德斯的镜头表达克制而富有感染力,把美国中产阶级生活的虚伪面具毫不留情的撕扯破碎。的确有点《推销员之死》的味道,但更具时代性。能把我们身边的中年危机表现地这么精彩,深邃,又幽默,这真是中国电影很难做到的。

各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用来评价这部电影再合适不过了。不同的人对相同的生活状态有着不同的解读,黑色幽默拿常见的心理问题开玩笑,让每个真正看懂电影的人哭笑不得。相比李安1997年的《冰风暴》,美国丽人对美国社会中普通家庭的刻画更深刻;美国丽人黑色幽默与调侃也比冰风暴多,美国丽人在这方面比冰风暴要轻松些。

影像叙事细节和对白风趣措辞,***同搭建黑色幽默,放大中年危机外衣下的美国梦叛变,处理内心转变的极佳教材,几个镜头足以丰满一个人物的大师手笔,开头即揭秘的独白,被剧作细腻的伏笔挤出依旧冲击有力结尾,一切移情张力指向年轻未丧失的奔放活力。饱含黑色幽默,充满对生活的讽刺和警醒,启示每一个人的现实境况。看来李安对美国社会的理解还是不如英国人萨姆门德斯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