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陷阱是什么意思?

在2011“3 15”之际,宜昌市工商局对过去一年的消费投诉和消费维权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十大消费陷阱,提醒广大消费者引以为戒,避免再次落入类似“陷阱”。一、手机消费陷阱:一系列常见伎俩: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开通充电服务,形成充电陷阱;手机销售商用口头承诺代替发票和三包凭证,一旦发生纠纷,就逃避责任,形成促销陷阱;手机维修者通过不登记维修记录等方式逃避维修更换责任。二、保健品消费陷阱:打着健康幌子敛财的常见伎俩:以“健康体检”“免费试用”等方式给予心理暗示;开展“专家讲座”,聘请“托儿”夸大保健品功效,以天价销售产品,牟取暴利。三、预付卡消费陷阱:只收钱不办事的常见伎俩:由于没有明确的使用范围、期限、功能、退款条件等。,服务质量下降,优惠幅度严重缩水,甚至经营者携款出逃的现象时有发生。消费者经常因为无法退卡而被商家困住。四是促销优惠券陷阱:霸王条款较为常见:限制了所购商品的范围,消费者逛了一圈发现只有少量商品可以用于优惠券;限制单价或限制所采购商品的使用范围然后限制单价;虚标、高价、使用时间有限等。五、服装鞋类陷阱:虚假促销有很多常见伎俩:以“亏本清仓”字样低价推销所谓的“名牌”服装;将“打折商品”替换为“加工商品”,逃避售后服务责任;品牌服装店销售其他品牌的服装和鞋子,使消费者误以为所有商品都是同一品牌;在外贸店里,旧的堆满了新的。6.免费美容陷阱: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常见伎俩:美容店工作人员强行拖拽行人进行皮试,试用多种美容产品并出售,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收取数百元美容产品使用费;在商业中心或繁忙的街道上发放免费服务卡和体验卡,以欺骗消费者尝试美容,并在结账时收取昂贵的商品使用费。七、汽车消费陷阱:“专家”说了算常见骗术:新车出现发动机故障、离合器失灵、车身异常振动、车门变形等质量问题,无法退换;未按合同约定时间交车,未兑现买车送配置承诺,未履行口头约定;提紧款时要求加价;在保修期内夸大汽车故障,零配件以次充好,推卸保修责任。八、网络和电视购物的陷阱:“眼见为实”是常见伎俩:以“惊爆价格”“超值”等语句为诱饵诱导消费;用巨额奖金或奖品购买商品作为诱惑;有的用精美的图片和图像掩盖产品缺陷,以次充好。消费者在电视或网络上看到的商品与实际不符。有的缺少消费凭证,未兑现“三包”服务承诺;甚至有些公司是假公司。九、餐饮服务陷阱:细节中有常见伎俩:“不请自来”的凉菜和纸巾实际上是收费的;食物不一样,点的餐与实际餐不符;缺两斤,点餐的重量与实际吃的重量不同;随意添加自己的饮料和餐饮服务费;不提前告知最低消费等收费标准;进价与实际消费不同;不开具餐饮发票。十、通信服务陷阱:莫名其妙地消费很多常见伎俩:以“免费使用”为诱饵推广新业务,到期后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强行扣除每月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