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下》关注的主题是什么?

它是烟雾排放和环境保护的发展。

柴静的问题主要是两件事。一个是2010年IPCC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对丁仲礼的采访,另一个是2015年2月28日播出的《穹顶之下》。自从采访丁仲礼院士后,柴静就表现出了不正常的立场。在采访中,柴静明显支持西方国家提出的碳排放目标,这对发展中国家极为不公平:人均碳排放量是发展中国家的2.3倍。你落后,你需要少划,留给我们发达国家好好划。采访记录:丁仲礼指责IPCC节目_新闻中心_ Sina.com。采访中,柴静首先未能证明IPCC提出的地球升温2度阈值理论是否是科学结论。丁仲礼指出,这一预测纯粹是基于一个英国团队设计的计算机模型做出的价值判断,而不是科学判断。如果这种说法不科学,就无法用这种说法对8000亿吨的碳排放总量指标做出合理推断。随后柴静转向了具体排放标准的讨论。这一阶段,柴静四次反对丁仲礼主张的人均计算,始终支持西方提出的按国家计算。大家都知道中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人均计算从未超过外国。你为什么支持按国家计算碳排放量?接下来,就更精彩了。这一次,柴静从IPCC的权威说起。(你现在是在直接指责IPCC吗?)丁仲礼的语气。我看到你的措辞非常激烈。有这么严重吗?)丁仲礼的心情。为什么一个科学家在谈论一个科学问题时会使用激烈和情绪化的词语?这样合适吗?)丁仲礼的身份。你看,你们过去研究古气候,你们都是非常专业的科学家。但事实上,在这次气候谈判中,您一直在进行政治解读,并提出了许多计划和策略。其他人可能会对你的身份提出各种问题。你认为合适还是不合适?)这四个角度来指责丁仲礼不该这样说话。可惜丁院士不买账,她维护国家利益的态度很坚定。事实上,柴静可能不知道她认为丁仲礼只是一个科学家,但事实上,丁仲礼也是NLD中央委员会主席,她玩政治不止六次,好吗?在这次采访中,尤其是在最后阶段,柴静的态度几乎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丁仲礼改变主意,这很奇怪。有人为她辩护,说这是采访发言,为了引出被采访者的态度。不过,丁院士已经在关键问题上表明了态度,问题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解释,特别是以“发展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为核心讨论了碳排放指标。然而,柴静在最后阶段对丁院士的批评,我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有什么新意。相反,它对丁院士的语气、态度和身份提出了挑战。如果再深入一点,恐怕会问出配不配的问题。你的情况如何?你有资格质疑IPCC的决议吗?你凭什么?丁院士不得不偏离科学讨论进行回应。为什么他不能责怪IPCC?为什么要用激烈的语气?这些其实都属于谈判技巧的范畴。正是她将话题引向这些内容,但随后又问“为什么要做政治解读而不是科学解读?”最后,柴静主张科学家不应该以国家利益为前提,而应该以人类的共同利益为重。柴女士请美国先回来重新签署巴黎气候协定好吗?美国不想做的事,骗中国做两倍?美国人在需要的时候(不是需要签署对全人类有利的协议的时候)不能被认为是人,还是只有美国人才可以被认为是人(此时美国的利益属于人类的共同利益)?至于2015的《穹顶之下》,这部电影中的伤害数不胜数。严格来说,只有那些不能独立思考和分析,容易产生耸人听闻情节的人才会被忽悠相信那些说法。1,《穹顶之下》于2015年2月28日播出,拍摄本应于2014年开始(柴静于2013年6月在美国分娩),但国家已于2013年开始雾霾治理工作。所以那些鼓吹柴静的电影出来后才引起舆论和国家的注意是无稽之谈,是典型的胡乱邀功。最先引起舆论关注的是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公布的2月相关数据201165438 PM2.5 2。关于女儿癌症的部分纯粹是煽情,用艺术误导观众,这部电影把女儿的癌症和北京的雾霾场景联系起来,只是为了让不明真相的观众认为女儿的癌症和北京的雾霾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从而引起观众的同情,让她后来的话更容易得到支持。这几乎与《魔界》中的BBC滤镜相同。众所周知,柴静本人长期吸烟,工作时间也不规律。“母亲吸入胎儿的肿瘤”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很可能是一个医学研究项目。3.将PM2.5的指数变化和死亡率变化放在一张图表中意味着什么?有没有可能近几年的死因只有PM2.5,其他死因都自动消失了?4、肺癌的发病率,有详细的医学研究报告,病因很多且复杂。但在这部电影中,柴静不断引导观众认为雾霾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在2015年,河北省的肺癌发病率在全国仅排名17。5.柴静在影片中说:“从1960到1970,在英国治理污染的前十年里,经济没有倒退,但GDP翻了一番。”我不知道她有什么信心吹嘘这样容易找到的公开数据。欺负中国人很傻吗?事实上,在这十年中,英国的GDP只增长了30%,远没有翻一番。后来的分析表明,当她使用这一数据时,她没有去除通货膨胀率。如果每个人都这样计算GDP增长,津巴布韦将创造一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6.柴静坚持认为私有化是唯一的解决方案。可笑的是,以前中国的煤炭企业经常发生矿难,因为私营小煤矿太多了,他们在安全措施上偷工减料,经过治理后已经有了明显改善。私有化后如何平衡利润和安全,说你不知道资本家真正的想法不是蠢就是坏。7.油品质量问题是本片夸大数据、偷换概念的重灾区,可单独分析:1)“中国最好的油比发达国家低两个等级。北京加的柴油基本上是最好的油,含硫量是欧盟国家的25倍。我们有国四及以上油品,但这部分油品只占3%。”这里有明显的数据夸大。当时的油品质量确实整体偏低,但远远达不到“两个等级”的水平。柴油的含硫量只有欧盟的5倍,根本不是25倍(国四:中石化的比例更高。从2015开始,中国石油所有车用柴油升级为国四。后来我才知道,当她说3%时,她比较了所有燃料的用油量,分母中会含有大量海洋石油,这会造成城市空气污染?难道是让所有的船都挤进城市河流,让发动机空转?2)“中国天然气无法大量开采的原因是中石化的垄断。例如,9000亿立方米的可采储量仅被开采,根本原因是70%的资源被中石油垄断。”这混淆了“已探明储量”和“可开采储量”的区别。似乎如果美国的火星车在火星上发现了金矿,柴女士会立即将这部分算作可开采的,对吗?即使是可开采储量,仍然存在开采成本的问题!无论你多么私有化,资本家永远不会触及高昂的开采成本:我为什么要承担低利润甚至亏损的减煤增气减排义务?中国从未限制页岩油气开采,也没人关心它,因为中国的页岩油气比美国的页岩油气深得多,这导致不经济。那么美国开采页岩油气,而中国不开采,仅仅是因为垄断吗?3)“船舶使用最糟糕的重油,我们一半的石油完全失控。”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夸张。船舶使用重柴油或渣油的比例占燃料油的近一半(47%),而燃料油占总石油消费的比例为6.6%,也就是说船舶运输占总石油消费的比例为3%。3%和一半的差距太大了。你是想误导观众,以为“半个油”都是油而不是燃料油吗?节目的整体思路是这样的:首先,中国雾霾重,因为烧煤多,烧气少,油品质量差,开采技术落后。这些都是能源领域的垄断造成的。如果我们不改变它,更多的人会得肺癌。好TM可怕!其次,英国和美国发生了变化。经济不仅没有下降,而且还高速增长,太棒了!第三,除了选择英美体系,别无他法。再次声明:我甚至不提英美体系可能带来的问题,好像它肯定不存在似的。因此,在节目的最后,柴静总结道:建议取消能源领域的国家垄断,进行全面私有化。如果你要说她引用的数据是错误的,她可能会说这不是主观错误,而是不严谨。她只是碰巧“忘记去除通货膨胀率”、“没有详细检查燃料标准数据”、“没有详细考虑探明储量和可采储量之间的差异”以及“忘记指出一半是指燃料油而不是所有石油”。总之:不够严谨!口误哈哈哈哈!一笑而过。这么多不严谨,真的只是一起发生的!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这部电影主要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赞助。影片结尾,福特基金会收到了柴女士的感谢。不得不说,福特基金会的钱花得值!该基金会始终富有同情心,并始终关注中国的民生。它不仅赞助了柴女士,还赞助了毛教授的研究项目,并得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结论:中国654.38+0.8亿亩耕地红线是高房价的主要原因!想想也是。为什么需要这么多耕地?只要我们国家跪着舔!与世界主要产粮国保持良好关系,在粮食短缺时想买多少就买多少!为什么留下这么多耕地?!如果所有的房子都建好了,我不相信房价不会跌成白菜价!什么?你会问:“如果人们面对饥荒不卖粮食或坐在地上涨价怎么办?”?你在开玩笑吗?这怎么可能呢?!像福特基金会这样一个捍卫人类进步的重要机构,怎么能落井下石,看着我们的人民饿死呢?退一步说,如果人们拒绝出售,那一定是你们中的一些人跪着!不正确的态度让人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