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时期的那场决定谁来主宰的“关原合战”***有哪些家参与了的
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秀吉其幼子丰臣秀赖继任家督,全日本顿时陷入混乱:自朝鲜返国的丰臣诸将对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五奉行大表不满,甚至试图起兵暗杀;另一方面,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却私结诸侯,任意分封领地,激起其余四位大老的不满。1599年,四位大老中最有力的前田利家病逝,丰臣家与德川家康关系迅速恶化。1600年,也就是秀吉死后两年,德川家康因上杉氏重臣直江兼续的诉状《直江状》,起兵征讨上杉景胜。丰臣家重臣石田三成便以此为德川家康违反私战禁令,召集各地大名聚集於大阪城发表内府违反条文,随即起兵北伐德川家康;德川家康则将上杉战事交给次子,亲率大军与支持他的丰臣武将回师对抗。两军主力最后在近江一带进行会战
——史称关原合战。
[编辑本段]战前
关原合战是日本战国历史上很有名的一次战役,正是在这场战役中,奠定了日本近代幕府时代的统治根基,此战后不几年,历经大阪冬、夏之战后,便开始了德川家在日本的三百年太平之世。因此“关原合战”在日语里也有“决定最终结果的关键一战”的喻意。这一战是以德川家康(即俗称的老乌龟)获得最终胜利为结局的。
关原位于美浓国不破郡,旧称不破关口。北为伊吹群山,南为铃鹿山脉,西为今须山,东为南宫山,从而形成了高原围成的盆地地形。经由中山道向东通往木曾路,向西通往近江、京都和大阪,中央分叉路口向西北通向北国街道,向东南则通向伊势街道。
合战中双方总计动员了约15万的兵力投入战斗,但实际战斗中死伤的兵员只有约3千人,死伤少是基本上日本战国各大战的***同特点。
此前,德川家康号令天下各地方大名出征会津,讨伐当时作为五大老之一的中纳言上杉景胜,理由是上杉在当地靺兵厉马、招募浪人,有谋反之心。从伏见城启程前家康赠送秀赖1万块黄金和2万石的米,此举是为了讨好丰臣家,让德川军出征时能够顶着“正义”之名。事实证明这一招确实起了作用,在后来的关原合战中淀君居然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声称“这是家臣之间的争斗,主家不便参与”,而没有向为丰臣氏起兵的石田三成提供一粒米一文钱。话说后来这些行为逐渐都得到了报应。
值得一提的是,实际上德川家康本人所率领的部队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德川本家的主力精锐部队作为另一路军,由德川秀忠以及主要辅佐他的大久保忠邻率领,兵力约为38000人,从江户城出发浩浩荡荡开向会津。路上走得不紧不慢,还被真田昌幸成功引诱,从而被区区3千人马牢牢地钉在上田城,延误了赴往关原的时机。后来传达家康让秀忠率领部队开往关原命令的传令兵因路上暴雨而抵达得也较晚,秀忠得到命令后星夜赶往关原但仍然没有赶上,惹得家康大怒。事后大久保险些因未能及时劝阻主上而切腹谢罪,但身份较低的几名军官则不得不背上责任而遭枭首之刑。另一说是德川家康有意让他的嫡系部队拖延赶往关原的时间,从而主要以福岛正则、黑田长政等各大名的部队为东军主力在关原战场上拼杀。
石田三成在知道德川家康向上杉景胜举兵之后,与大谷吉继、增田长盛和安国寺惠琼在佐和山城密谋讨伐德川家康,同时开始进攻家康已经离开的伏见城,守将鸟居元忠则坚守城池战至最后一刻,谱写了广为人知的在临死之前仍不住地念道“主公,祝您武运昌隆”的动人一幕。在此不作详述。
此次三成举兵,商定由作为五大老之一的毛利辉元担当西军总大将,但实际上自始至终毛利家都没怎么出力,其毛利两川反而起了负面作用。两川中的吉川广家在关原合战中私通家康,千方百计地阻止西军中的毛利势与东军发生战斗,另一川的小早川秀秋在合战后期突然倒戈,造成朽木元纲、胁阪安治等人随之倒戈进攻大谷部队,直接导致了西军的迅速失利。合战后小早川还亲自操刀主持了对佐和山石田居城的进攻。
五大老中只有宇喜多秀家在整个合战中始终如一,表现可圈可点,不枉为太阁的养子。合战之后,毛利势力反遭家康削弱,小早川则在两年后因精神衰弱死去,据说是被大谷吉继化为厉鬼索命。总之毛利家后来均为此付出了代价。宇喜多秀家虽说兵败后历经逃亡、被捕、赦免、流放,后半生困苦不堪,但却是这些人里面活得最长的人,生命力比家康还旺盛很多,这又是后话。
据说关原合战之前,西军是要据守大垣城的,然而家康比较擅长的是野战,因此他命令部队明目张胆地从西军城前路过开往大阪方向,佯装绕道直接进攻大阪,以引诱西军出击。是夜大雾,西军认为不能错过这个一战歼灭对方的机会,于是开出城外在关原集结部队排兵布阵,天明雾色渐散时双方已各自完成排兵布阵,对阵于关原阵前。总的来讲,西军出来野战实际上也不说吃太大的亏,毕竟家康这个老狐狸也不可能蠢到直接拿与西军同样数目的士兵去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