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老外追捧的“体验式中国游”是否会取代以“看”为主的旅游方式?
这是必然的。
以看为主的旅游,代表的是“团游”。大部分是以“走马观花”式为主的。
旅游的路线固定。
旅游的时间固定。
旅游的项目固定。
这与大众希望的在旅游过程中,了解的地方“文化旅游”有很大的距离的。
参加旅游团,往往只被带到“指定的景点”,或许我们想了解的地方特色,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生产和生活文化等等,根本就感受不到。
我参加过一次单位组织的“团队旅游”。
到皇帝老儿“烟花三月”必去的扬州,我想在秦淮河上逗留更多的时间,可是,我参加的团队,在经过某一条街道的时候,告诉我们,这是“秦淮河”,然后紧张地张照片,就“被匆匆结束了”我向往以久的“烟花三月之梦”!
到苏州,我想享受一下江南美女一样婉转的“苏州评谈”,想感受一下诗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浪漫,但是却被告知,我们的路线没有这两个境点!
更何况,国外流行的“户外”活动,更多的是崇尚自由、挑战、刺激的体验。
所以中国的旅游,追求更多旅游的过程体验,追求旅游和休闲结合,也是全球旅游文化交流发展的必然。
不过,我们现在的旅游环境,并不能完全满足自助游的要求。
旅游宣传不全面。
我基本到过全国所有的城市的乡村。
大部分地方,除了大众化的,开发比较好的境点,其他的地方根本就找不到相关的介绍。而且,官方的网站,只有粗略的介绍,根本不能攻略的。
但是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参考别人的旅游攻略。做细致的规划。
比如我从湖南到武昌游三峡。买票后,才知道,自己经过的赤壁、汨罗江、世外桃园的桃园等等著名的文化景点。但是我搜索和攻略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找到这些。
地方和民俗特色旅游,境点单一。
各地的景点,大部分去的都是有名的文化境区。
但是,这些与我们向往的地区文化、民俗文化相关很远。甚至根本就感觉不到。
比如我想到云南苗族的山寨,领略少数民族的生活和文化。但是城市周边开发的景点,只是穿民族服装的汉族生意人原则而已。
想去的苗寨,根本不不通车。
傣族的泼水节,只是在景区里设置一个场子,大家行乐一下而已。根本体会不到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
路线不丰富。
虽然,各地都开放了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农家乐”等等地方特色旅游,但是并没有丰富的供选择的路线。
交通不自由。
比如居庸关"花海列车"。虽然增色迷人,但是没有统一的组织,没有旅游的住宿条件等等。
民俗旅游项目开发无法满足旅游对民俗旅游的要求。
比如,少数民族的篝火晚会,开发成熟的景区,都是点堆火搞个形式,其实距离民族的生活其实很远很远!
所以,虽然,现在所有的地方都在开发地方旅游,但是只是建立了一些人工的景点而已,这与大部分人希望参加、了解民俗旅游和地方特色旅游,其实距离还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