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万以内进位加减法教案

 小学的数学是学业中的基础,只有在小学学好数学才能更好的提高数学成绩。下面是我分享的小学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教案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教案介绍

 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基础训练

 口算:9+6=    5+5=    6+8=

 8+6+1=  8+2+1=  6+5+1=

 求385与705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学习新课

 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

 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

 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

 教学例1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提问:

 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 (8+2+3=13)

 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有12捆小棒零3根。 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 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

 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 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

 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

 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做一做

 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3、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

 4、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

 2、口算

 600+800 900+100 1000+100

 3、估算

 599+800 900+101 989+112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新课

 估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怎样教好小学数学

 数学书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孩子的生活当中,与孩子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光靠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来教学是不行的。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借用多媒体以外,还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怎样才能使一年级的孩子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节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 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认识钟表》一课时,先让学生再让学生观察钟表三兄弟的不同长短,后让学生戴上12个数字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认识人民币》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什么价钱把它记下来,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叫学生扮演?商场小经理?和?顾客?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买下来。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中。

数学十大速算技巧

 一、充分利用五大定律

 教师要扎实开展好现行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中计算的五大运算定律的教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引导学生弄清来龙去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训练每个学生能自觉运用简便办法,能针对不同题型灵活选择简便方法正确而快捷地进行计算。

 二、巧妙运用?首同末合十?

 利用?首同末合十?的方法来训练。?首同末合十?法是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十位数相同,而个位数相加的和是10。利用?首同末合十?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积的右边的两位数正好是个位数的乘积,积的左面的数正好是十位上的数乘以比它大1的积,合并起来就是它们的乘积。例如,54?56=3024,81?89=7209。

 三、留心?左右两数合并法?

 任意的两位数乘上99或任意的三位数乘上999的速算法叫做?左右两数合并法?。

 1.任意两位数乘上99的巧算方法是,将这个任意的两位数减去1,作为积的左面的两位数字,再将100减去这个任意两位数的差作为积的右边两位数,合并起来就是它们的积。例如,62?99=6138,48?99=4752。

 2.任意三位数乘上999的巧算方法,就是将这个任意的三位数减去1,作为积的左面的三位数字,再将1000减去这个任意三位数的差作为积的右边的三位数字,合并起来就是它们的积。例如,781?999=780219,396?999=395604。

 四、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巧算

 在一个只有二级运算的题里,按顺序计算需要多步计算,利用乘除法的关系进行计算就会简便。比如,

 24?18?36?12=(24?18)?(36?12)=24/18?36/12=4。

 五、利用扩大缩小的规律进行简算

 有些除法计算题直接计算比较繁琐,而且容易算错,利用?扩缩规律?进行合理的变形可以找到简便的解决方法。比如,

 7?25=(7?4)?(25?4)=28?100=0.28,

 24?125=(24?8)?(125?8)=192?1000=0.192。

 六、数字颠倒的两、三位数减法巧算

 形如73与37、185与581等的数称为?数字颠倒?的两、三位数,巧算方法为:

 1.数字颠倒的两位数减法,可用两位数字中的大数减去小数,再乘以9,积就是它们的差。如73-37=(7-3)?9=36,82-28=(8-2)?9=54。

 2.数字颠倒的三位数减法,可用三位数中最大数减去最小数,再乘以9,乘积分两边,中间填上9,就是它们的差。比如,581-158=(8-1)?9=63,所以851-158=693。

 七、用?添零加半?的方法巧算

 一个数乘上15的速算方法叫做?添零加半?。比如,26?15将26后面添0得260,再加上260的一半130,即260+130=390,所以26?15=360。

 八、利用拆和法进行巧算

 有些计算题,乍看起来都与运算定律没有关系,但经过变形后,直接地应用运算定律来进行计算。

 九、用?两边拉中间加?的方法速算

 任何数同11相乘,只要把原数的个位移到积的个位的位置,最高位移到积的最高位的位置,中间的数分别是个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的和就是十位,十位上的数加百位上的和就是百位?如果相加的数的和满十要向前一位数进1。比如,124?11=1364,568?11=6248。

 十、用?十加个减法?速算

 ?十加个减法?就是任何两位数加上9的和,可以把这个两位数变成十位加1个位减1的数,即36+9=45,17+9=26。这种计算技巧适合低年级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