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吧
父亲是教育孩子,为孩子指出通向人类社会之路的引导者。父亲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性方面,父爱是有条件的爱,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令我满意;我爱你,因为你尽到了你的职责;我爱你,因为你很像我。
父爱和母爱不同,是有条件的,如果家中有好几个孩子就更加明显。一般是谁听话,谁表现的可爱,谁就会得到更多的父爱。对孩子来说,母爱不用自己去争取,但父爱却需要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
在《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中有:“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有了利害才有取舍,父爱教给我们的,就是怎么区分善恶利害,怎么趋吉避凶,说白了就是能用什么方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活下去。
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从母亲那里学到怎么让自己成长,认识自己和完善自己。而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是怎么和他人交往,以及怎么和社会相处。
孩子一般在五岁以后才会逐渐注意父亲,才会意识到父亲的重要。当然这并不是表现的那么明显,但孩子的行为会自然地这样去做。
人类阶级社会形成以后,大多数已经进入了父系统治阶段。所以我们现在拜的很多神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要你无条件的去相信他,拜他,他才会保佑你。
这和女娲那样不管人类是不是请求她,却也豁出命去补天的神完全不同。
我们对女娲娘娘很少有畏惧感,有的只是感激和亲近感。但对于玉皇大帝呢?我们大概是畏惧感比较多吧。
就算在佛教里,观音菩萨的人缘也是最好的。虽然别的佛祖菩萨照样慈悲,可是我们大多数生活中的事,还是会去麻烦观音菩萨的。
父爱的有条件性,是因为控制的需要。父亲要让整个家庭按照自己的意志前进,就必须控制孩子的行为方向,必须有奖有罚。所以父爱造就的是顺从和忍耐,是意志、智慧和协调。
如果一个人父爱缺失,他将不知道怎么和外人打交道,在社交中总会忐忑不安。当然他可以用一些方式来掩饰,比如夸夸其谈,几乎不让别人插嘴;或者只是微笑,以显示自己的涵养。也有的人不知所措,只有跟着他相信的人才能进入社交场所。其实在内心里,有能力的人就像父亲的形象,而有人带着总会让他心里感到更加安全。
当然,如果一个父亲的形象被颠覆了,当他无条件的疼爱甚至溺爱自己的孩子时,就将造就一个没有原则的人。那么这个孩子将会不知道在社交中怎么顾及原则。溺爱出来的孩子一般自私而且招人讨厌。他们不容易加入一个群体,因为他们看不出潜在的规则,又不会付出和牺牲。他们也不容易脱离一个已经进入的群体,因为他们习惯了那里的规则,而惧怕这里以外的规则。
好像父爱是不如母爱的,其实不然。如果人类不知道规则,又怎么能互相合作呢?
人类是群体生命,最恐惧的就是孤独。但是在一起组成社会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不然谁都会为自己索取了。而这个规则,就是父爱教给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