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学两件事做一件事,邻水就发达了。我该怎么讨论?

这是一次主题明确、思路创新的大讨论。是求真务实、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过程中,邻水县突出“做”字,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邻水要发展,我该怎么办”为主题的系列大讨论活动。思想在讨论中解放,观念在碰撞中更新,临水干部接受了一次洗礼,思想得到极大解放,作风得到极大转变,主动作为、奋勇争先。

7月,走在邻国的土地上,到处都弥漫着全力以赴抓发展的浓厚氛围。低端产业转型升级、城乡环境和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日新月异,脱贫攻坚加快推进...一幅县域经济的生动画卷跃然纸上。

邻水广大干部正在把“邻水该不该发展,我该怎么办”大讨论的成果转化为企业家的热情,投身到为邻水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潮中。邻国的土地正在发生变化。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7月4日,在邻水城南机电产业园,工人们正忙着生产工业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精密零件的拧紧和钻孔,利润相对较高。他们根据订单发货,西南地区的需求供不应求。”邻水巨岩机床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在四川金圣风机有限公司不远处,贯流叶片正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得益于我们对技术创新的不断追求,我们的横流式叶片占据了全国微车市场的75%,市场占有率很高。”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见微知著。作为广安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和主战场,巨岩机床和金圣风机是邻水县加快产业转型步伐、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的真实写照。

今年以来,邻水县坚定不移坚持工业强县战略,积极谋划产业转型升级,直指川东北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邻水县投资促进局负责人表示,该县将探索汽车配套产业链“互联网+”招商模式,争取更多优质项目和高端产业落户邻水,加强与德国等工业强国合作,实现海外招商新突破。

城市和农村地区日新月异

7月3日,市民刘飞带着孩子去红帆广场的嘉鱼国际影城看电影。后来,他带着孩子去了电影院旁边的牛排餐厅,点了孩子们爱吃的牛排和水果沙拉。

作为邻水县首个城市综合体项目,红帆广场迅速成为市民购物、观影、吃饭、会友的首选之地。

黄桷树公园是邻水县建成的第一个开放式生态山体公园。目前已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为市民展示水乡风貌的窗口和市民休闲健身的“天然氧吧”。穿过城市的护城河环绕着邻水古镇。今年以来,邻水全面实施护城河整治工程,为青山提供绿水,打造生态宜居邻水。

在沪蓉高速公路邻水西出口,未来邻水将布局约200亩的水上公园等多个项目,成为邻水未来的西部新城。

变化不仅限于城市地区。临水的广大农村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美丽别致的新村、产村融合的现代农业、四通八达的通村公路……展示着邻村幸福蝶变。

团结就是力量,奔向小康社会。

7月2日,站在铜锣山山顶俯瞰临水南镇芭蕉村,通村公路像一条玉带蜿蜒在铜锣山中,曾经的不毛之地已经种满了增收致富的产业。

邻水属于秦巴山区和革命老区,贫困面广、程度大、程度深。芭蕉村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和落后的交通条件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是典型的贫困村。如今,该村的产业和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山区变成了景区,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农副产品变成了商品,村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大大增加。

芭蕉村的蜕变是邻水广大干部全力以赴推进精准扶贫的缩影。

“没想到蔬菜玉米卖得这么好,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这要感谢村上的‘第一书记’张瑞金。”7月2日,看着刚刚收购的菜用玉米,邻水县元氏镇沙堰村3组村民刘德青高兴地说,卖了菜用玉米后,他们家收入近千元。刘德青口中的张瑞金是农工县委任命的“第一书记”。精通农业的他利用自身优势在沙堰村种植了约400亩玉米和南瓜,包括所有贫困户在内的180多名村民参与了种植。他还联系县委农工委为沙堰村捐款捐物,解决农资问题,并与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市场批发商签订销售合同,让农民放心种植。

邻水是一个农业大县。为因地制宜发展贫困村产业,邻水县农业局组织152名农技人员到全县贫困村担任农技人员,实现了贫困村所有农技人员全覆盖。

家庭身份和家庭政策;建设基础设施,发展产业富民...邻水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输血”与“造血”并重,发展扶贫与保障扶贫并重,统筹推进区域发展和精准扶贫。从城市到乡村,随处可见干部的身影,他们正以实际行动为邻水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