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在哪
桦甸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南、松花江上游,幅员面积6250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45%,是吉林省幅员面积较大的市(县)之一。桦甸市东界敦化,南临靖宇、抚松、辉南,西接磐石,北与永吉、蛟河毗连。绝对地理位置为东经126°16′-127°45′,北纬42°34′-43°29′。
桦甸地处长白山区向松辽平原过渡的前缘,地势起伏,东南、西北高,中间低,是典型的半山区。境内南楼山最高,海拔1404米,错草沟屯地势最低,海拔仅249米,高低相差达1155米。全市总的地貌结构特征为“八分山林,一分田,一分草地、村屯、道路和水面”。
桦甸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3.7℃,10.0℃以上活动积温年平均2731℃;年平均日照为2379小时,日照率为54%;年平均降水为748.1毫米,且多集中于7至8月份;初霜多在9月20日前后出现,终霜在5月15日后结束,无霜期平均为125天左右,适合各种早中熟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桦甸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西距磐石67公里,北距吉林市110公里,距吉林市飞机场130公里,距省会长春市240公里。到2004年末,已建成公路90条,通车里程1106.8公里,烟(筒山)白(山镇)铁路桦甸段92.5公里,有14个站、所。正在修建的长春―长白山国家一级公路穿境而过。
行政区划
桦甸市***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个街道、11个乡镇、179个行政村、1112个自然屯、113个居民委、1079个村民小组。全市总户数13.08万户,人口44.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6万人,城区人口14.6万人。全市人口以汉族为主,其他19个少数民族人口数为1.9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4.5%。2001年3月被吉林市政府确定为建设中等城市试点,赋予部分地级管理权限。
桦甸市城区位于桦甸市中部偏西南的辉发河畔,市区地势平坦,周围群山环绕,交通方便,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幅员面积33平方公里。
经济开发区位于市区西北部,规划面积6.29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
5镇:红石砬子镇、夹皮沟镇、二道甸子镇、八道河子镇、常山镇。
6乡:横道河子乡、桦树林子乡、金沙乡、苏密沟乡、公吉乡、桦郊乡。
5个街道办事处:胜利街道、启新街道、明桦街道、新华街道、永吉街道。
历史沿革
桦甸是古肃慎部族的故土,其后裔女真等部族相继生息繁衍于此。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粟末首领大祚荣受唐册封为左骁卫大将军、忽汗州都督、渤海郡王,后人专称其为渤海,“渤海国”名称由此而来。其子孙因袭唐朝典制,传至十一世大仁秀、十二世大彝尊(835年)在辖境内完成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余县的建置,成为辽东盛国。辉发河故道南岸的苏密甸子(粟末的音转)系冲积盆地,平坦开阔,近山傍水,“为水陆之要冲”,境东有绵亘四十余里的张广才岭为屏障,渤海国在此设长岭府治,领瑕、河二州,建有具备府治规模的苏密古城(即那丹佛勒城),是当时营州道上的重镇。桦甸即渤海王朝长岭府属地。苏密古城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1月29日)御批设县,定名桦甸,为吉林府所辖。设治后,历经清代、中华民国、东北沦陷及国民党占领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和国成立以后,行政区划变动繁复,1988年5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吉林省东部山区的经济强县(市)之一。
经济实力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93.2亿元,增长21%。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4亿元,增长44.8%,增幅创历史新高。市属规模工业产值实现10.5亿元,利润实现1.65亿元,分别增长26.2%和2.3倍。民营经济实缴税金1.7亿元,从业人员达到4.6万人。农业总产值实现30亿元,增长7.8%。粮食总产量达到40.3万吨。兑现粮食直补资金225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2亿元,增长18.4%。进入2005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和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行列,分别居第93位和第21位。
城市建设
桦甸市建设城区面积为15.08平方公里。几年来,按照建设中等城市的要求,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大手笔规划、大力度筹资、大气魄建设,实现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突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达40多亿元。先后完成桦甸大街、人民路、光明路等15条街路的柏油路面铺设,城市道路总长为38.5公里,总面积为58.33万平方米。完成次干道和巷路红砖硬覆盖147条。完成主要街路人行道硬覆盖标准化改造。完成绿化面积334公顷,绿地覆盖率33.21%,人均占有绿地面积2.04平方米。铺设排水管线总长27.29公里。建成7家大型供热站,集中供热总面积达到230万平方米。楼房建筑总面积达到285.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为185.2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为11.6平方米,建成17个住宅小区,开发6处重点商业街区,建成9座大型综合商场和5个商贸市场,辐射周边十几个县市,成为区域商品集散地。老城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特别是投资1亿元、体现桦甸特征的“生态带状公园”清水绿堤工程完工。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将通过招大商、建精品的引资手段,计划建成一批高档次的宜居小区和集居住、购物、娱乐于一体的高品位小区,使房地产开发与城市主体相一致,为桦甸城市发展提供条件。
科学技术
2001年以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发展思想,在“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指引下,强化科技管理,狠抓科技培训,全面落实科技示范体系建设,形成了上下联网、左右成片的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应用体系,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健全了农业经济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全市形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龙头,132个村级服务站为基础的农业新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每年落实试验、示范、推广项目20项以上,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达到90%,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2%以上。强化了对农业新技术的科技培训。全市***建立了17个农科教培训基地,142个村成立了农民夜校,每年利用“科技之冬”和“送科技下乡”活动,向农民群众授课达600多课时,举办各类培训班1600多场次。
农民新技术园区式管理收效显著。全市***建科技示范园区6个,即:桦郊乡等离子体示范园区;桦郊乡中药材示范园区;红石镇玉米优质高效示范园区;北台子乡植桑养蚕示范园区;常山绿色蔬菜示范园区;公吉乡林果药间作示范园区。其中,公吉乡联合村试验田实现了半山区玉米高产新突破(亩产达1005公斤)。
社会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桦甸市文化、教育、卫生、新闻事业蓬勃发展。争取了3个国家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项目,玉米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取得良好效果。两基”成果得到巩固,高考、中考升学率位居地区前列。教师进修学校、职教中心、四中、特殊教育学校分别晋升为国家和省级示范校。一中新校区一期工程及二中、三中、四中、八中、新华小学、向阳小学和10所乡镇中小学改扩建任务全面完成,总面积达6.87万平方米。市医院门诊综合楼新建和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改扩建项目交付使用。南环市场、八道河子农贸市场正式启动,百姓超市改建工程全面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成效显著。苏密枫雪谷、肇大鸡山吊水壶景区、白山湖、“农家乐”等旅游开发项目取得初步进展。电视连续剧《关东金王》摄制完成,广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馆和图书馆晋升为国家一级馆,市歌舞团连续十年参加央视春节戏曲晚会演出。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获国际、国家和省赛事好成绩。医疗救治水平不断提高,公***卫生环境进一步改善,顺利通过了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评审和省级卫生城复查验收。70%以上的自然屯实现有线电视城乡同网。完成了“两台”硬盘播出工程,实现自播数字化。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68‰,计划生育率达到92.5%,保持了全省计生一类县荣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市志编撰工作有序进行。全面落实“三条保障线”制度,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运转平稳健康。全面启动了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健全了农村困难群体救助机制。免征农业税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合乡并镇圆满完成,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不断优化,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全面启动。妇女儿童、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15.6平方米和23.6平方米,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3.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500元和36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3%和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