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萨斯是怎样解释经济危机,理论,评价
马尔萨斯是提出“普遍供应过剩”学说的第一人。
他认为,对积累的异常热情必然会使商品的供给超过这种社会的结构和习惯所能容许的有利的消费的程度,加之机器的使用会提高生产率,增加产品供给,尽管生产生活必需品的那部分生产可以创造其自身的需求,如果社会上没有“非生产成分” (如土地所有者)的消费习惯的存在,大批的此类商品将没有市场,因而会出现普遍供应过剩的情况。对所有商品立刻发生不足的有效需求会导致随之而来的对劳动力也将发生不足的有效需求,结果将是商业停滞,许多工人失业,出现经济危机。。
马尔萨斯认为,财富和价值的关系,就是生产同分配之间的关系。只有二者结合起来,资本主义生产才能发展。同时,马尔萨斯还认为,利润及价值取决于流通领域,因而实现问题就很重要。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市场上有效需求是否充足。有效需求就是人们的购买愿望加上购买能力。市场有效需求充足,产品就能顺利实现,否则就会发生生产过剩,出现经济危机。 马尔萨斯对李嘉图和萨伊否认资本主义普遍生产过剩的危机表示反对。他认为,为了保证财富不断增长,减少经济危机,生产能力和分配手段必须结合起来。保证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扩充商业需求,增加社会净需求。在增加社会净需 求上,马尔萨斯认为,不仅依靠工人、资本家,还主要依靠地主等非生产消费者,否则经济危机就是必然的。资本主义 本身的内在缺陷就是有效需求不足。要避免经济危机、发展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保证和扩大非生产消费阶级的利益。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危机理论对后来的凯恩斯颇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