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风尘女画家》观后?

[新版《风尘女画家》观后感]

《风尘女画家》,我看了两场,嘿嘿,先把看两场的数字报出来,馋馋你们没看过的,哈哈哈!

总的来讲,这部戏演的还不错,套用老黄的话说:“两位主演很努力!”,新版《风尘女画家》观后感。这是一部“人保戏”的舞台剧,难度很大,剧中潘赞化和张玉良的年龄跨度从10多20岁一直到七八十岁,想要演好不是一时之功就可以的。8号我去看彩排(说是彩排,实则和正式演出无异,中间没有任何停顿),感觉还有一些地方配合或表演不够到位的,10号看正式演出时有一些就改正了,很显然,两位主角在演出中取得了进步。简单谈个几点吧,我也不想再去谋篇布局或者搞什么遣词造句的了。

1、余顺貌似比以前瘦了一点,只是瘦得还不够,侧看往往还是能看出一点胖,我一直都以为,作为小生演员,保持标准的体型很重要;此外,以前看过他在《徽商胡雪岩》和《霸王别姬》的视频中嗓子好象不太好,我曾经有点小担心,而这次余顺的嗓子终于恢复了,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动听。呵呵,我喜欢!

2、两位主演在海滩别之前的表演我觉得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从海滩别后就感觉驾驭能力不够,一个是唱腔和表演中总觉得没有完全感动我,另外就是孙娟老师扮演老年版的张玉良感觉还不够形象传神,甚至在最后一出当张玉良听到潘的死讯后,跌坐在床上,然后张表示要为潘塑一个像时,孙娟用的是一个较为轻快的步子在走,我想此时张玉良悲痛欲绝,怎么也不至于步履轻快吧?感觉在表演上,两位主角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许可以把黄新德老师聘为本剧的艺术总监或顾问什么的,我想作为当年的主演,他一定有很多心得传授给晚辈。

3、这次的舞台背景布置的很美,除了常见的一些布景技术外,这次不知道是用了什么手段居然像放电影一样运用了动态的布景方法,如翻滚的海浪,开动的轮船等。不过说到这里,我认为有一个地方的处理是个败笔,就是在第六场“海滩别”一折,最后二人分手后,背景上静态的轮船突然开动了起来,此时汽笛声大作,加上海浪的声音,我感觉好象回到了电影院,观众的注意力也被这个新式家伙吸引过去,但这也破坏了两位主演为观众塑造的离愁别绪,失去了舞台剧的想象空间。窃以为,还是不能把舞台剧搞成放电影。真想看电影肯定还是在电影院的效果好。舞台剧的一个特点就是在一个小小的舞台上,凭借演员虚拟化的表演,却能给观众极大的想象空间,新技术的引进如果破坏了舞台呈现,我就觉得不好,观后感《新版《风尘女画家》观后感》。再联想到后面第七场“忽听琵琶”的情境,此时在两场之间的这个新技术的使用,我感觉还不如按照正常的把灯光暗下来,让观众去回味这种离愁别绪来的更好。

4、新版的《风尘女画家》把观众熟悉的老段子基本都保留了下来,但是也有一些小的唱词和音乐的改变,比如刚开始张玉良出场时唱的《卜算子》,精耕老师就改了一下音乐,感觉改得很棒,很好听。这段音乐在后面还几次出现,很好的起到了衬托情感的作用。

5、很久没见到葛剑群了——这个在马兰身边扮演春红的小花旦,这次她在剧中扮演潘赞化的大夫人,演的非常棒(唱得时候好象吐字有点不够清晰,水龙吟说估计是嗓子有点问题,呵呵,非专业观点,请别拍砖),把大夫人的泼辣保守刻画得入木三分。

6、在第七场“忽听琵琶”的开头和结尾,总感觉的情绪渲染得还不够。整个一场就是从头唱到尾,是不是能再增加点东西来更好表现当时潘赞化的感情?

不写了,不写了,再写人家会以为我老是挑刺。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挑刺,不好,不好!哈哈!当然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肯定很多观点都是错误的,如果有老师发现评的不对,我也欢迎指正。小生先行谢过了!

最后,上点图片吧,让没看的也过过眼瘾(相机不好,请多见谅)。

玉良要唱《卜算子》了

得知玉良有孕,潘赞化来到上海看望,却被告知她要出国留学

画展中的《人力壮士》被毁坏了

大夫人突然到来并发飙,要玉良行大礼,玉良啊,你该怎么办?

老年张玉良在法国的家中

梦幻:断肠话,休再说,从今不唱别离歌

玉良在临终留言,注意看左边的塑像,那可是老黄的,哈哈

遗憾的是,在“海滩别”和“忽听琵琶”两场由于光线较暗,加上相机只是普通的卡片机,拍出来的图片都很差,不能上传啦!

  〔新版《风尘女画家》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