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校园剧《十六岁的花季》,青春背后,真的是花季吗?

你认为这是青春剧

那么你错了

你以为这是校园剧

那么我错了

整整三十年前,那时候的笔者还是一个学生,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个青春校园剧《十六岁的花季》,实话实说,笔者当时很喜欢看但很多情节也确实没看懂,有些情节看懂了但却无法理解其中的内涵。三十年后当笔者已经为人父之时,再回头去看此剧却别有一番滋味。

八九十年代的青春校园剧和现在的青春剧不可同日而语,因为那时候的校园剧从来都不仅仅是校园剧,每一个关于校园的电视剧或者电影里总会反映很多社会现实问题,比如电影《十四五岁》中的校园霸凌行为,《女大学生宿舍》里的童年伤痕等。《十六岁的花季》则更是突破了校园剧的范畴,其中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以及隐藏在各个事件和人物背后的现实问题,不禁让人发出感慨,十六岁,真的是花季吗?

1、校园内的问题

韩小乐依靠父亲和学校合作并给学校带来实惠的机会,以条子生身份入校。这就决定了他和一些同学的格格不入,同时他也给学校同学之间带来一种社会和江湖气息,他可以为同学打抱不平两肋插刀,也会在误入澡堂时遭遇怀疑不被老师和领导信任。

欧阳严严和白雪之间存在着一层捅不破的窗户纸,那就是早恋问题,这在当年的社会环境下犹如洪水猛兽。而欧阳严严面对一些关键事件时的懦弱和不敢担当让他一次次失去朋友的信任。

白雪的仗义让她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撕毁学校红白榜,看似幸福的家庭背后却隐藏着母亲和父亲的婚姻危机。

袁野和陈菲儿之间也存在着朦胧的早恋情愫,他们的交往遭到了学校和各自寄宿家庭之间的反对。

彭瑜的自私和世故则成为宿舍里的矛盾来源和同学的笑柄,还有他和何大拿之间关于出国和考取科大少年班的竞争。

2、校园外的问题

韩小乐父亲和学校合作中产生的软回扣问题,韩小乐父亲给学校提供平价食品,学校给韩小乐入学资格。

欧阳严严父亲遭遇单位不公对待失去出国机会的问题,还有欧阳严严本人在书店遭遇不公平的对待被当作偷书贼的事件。

白雪父亲和女下属之间疑似婚姻出轨的问题,白雪母亲举报单位领导却被报复的问题。

袁野和陈菲儿为代表的寄宿生落户的政策问题,以及和亲戚间的人情冷暖关系问题。

陈老师为了学校创收牺牲原则的问题,学校为了解决经费紧张问题大搞创收的问题。

此外,《十六岁的花季》还涉及了一些当时上海市的现实问题,比如游戏厅的经营,年轻人赴日打工,新疆知青子女回沪落户等。

可以这么说,《十六岁的花季》不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它都不是一部简单的校园青春剧,相反,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社会现实剧。虽然电视剧名字中只写了十六岁,但在剧中不仅有十六岁的高中生,还有高中生的老师、校长和父母,尤其是孩子的父母们,他们已经人到中年,有的可能存在事业瓶颈期,有的可能正在更年期,还有的则存在中年婚姻危机。

《十六岁的花季》在拍摄进行中时,曾经因为剧中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太多太敏感险些遭到中止拍摄的处理,在有关方面请来各路中学校长进行座谈之后,本剧才继续进行拍摄。可想而知,在参会的那些中学校长的口中,可能《十六岁的花季》反映的问题和他们遇到的现实问题比起来,只是小巫见大巫罢了。

有意思的是,《十六岁的花季》中反映出来很多问题,在如今的校园中依然能找到一些,这些问题不仅具有普遍性甚至还具有持续性。

可能就是因为存在的这些现实问题,笔者在不同的年龄去看《十六岁的花季》时,总会有不同的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年不懂的问题现在懂了,当年似懂非懂的问题现在甚至已经深谙其道。你说,这样一部《十六岁的花季》,我们还能继续把它当作普通的青春校园剧去看吗?不光是电视剧,回想起来,在我们的十六岁时,青春洋溢的背后,真的只有花季吗?

不过,我们还是要感谢《十六岁的花季》,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城市里高中的生活,提前了解了很多我们将来会遇到的问题,它毕竟还让我们体会到了火热的青春。

我们看到了白雪处理问题的魄力,她敢于挑战不科学不合理的红白榜制度,勇于保护母亲和维护家庭,不遗余力地为同学伸张正义。

我们体会到了欧阳严严的委屈,对他的遭遇感同身受,对他的选择从不屑又到理解。

我们也终于接受了条子生韩小乐,他也有善良的心境和爽直的性格。

我们同情袁野和陈菲儿遭遇的不理解和尴尬的生活环境,对他们同病相怜的情愫表示祝福。

我们也终于可以接受和理解彭瑜的生活逻辑,也许换做我们是他,我们可能会更世故更自私。

《十六岁的花季》并不像席慕蓉说的那样,是一首歌,一首诗,一个梦。每一个人十六岁时面对的也从来不是简单的校园问题,《十六岁的花季》更像是一幕话剧,在话剧中我们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还能看见社会的凉薄。也许,《十六岁的话剧》说起来更为贴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