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电影《大鱼海棠》中的三观有问题吗?

电影《大鱼海棠》画面和音乐都很美,但剧本单薄。说起三观,确实有问题:

遇见坤只是一次普通的相遇。这是被遗忘的部落中的老人的指示,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接近这个自吹自擂的少年。一次次无意的靠近让坤记住了这只不一样的红海豚。我不相信坤是为了一条鱼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即使是第一次见面的人,在坤眼里也只有一只红海豚。

你知道有规则,但你违反了规则。这是一切的根源。规则是用来打破的这句话看似很酷,但它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规则保护着我们。

养鲲之魂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系列可怕的事情接踵而至,雨开始变咸,夏天下雪的世界开始混乱。如果你逆天而行,你将受到天空的惩罚。在年轻人看来,正确的事情总是会有结果的。什么规则和惩罚在一条生命面前都只是过眼云烟。

如此固执不值得称赞。当惩罚接踵而至时,停止是最好的选择。

当香椿和坤成为全国人民的敌人时,当香椿面临离婚的判决时,她仍然对自己欠下的债务固执己见。鲲最终会回到人类世界。这时,香椿还没有结束。她最后的觉醒更像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面对汹涌的海浪,她终于知道她必须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她怀着必死的心,在祖父的帮助下完成了补天,以换取世界的和平,以换取和平。香椿死过一次,知道命运和生命的平等。只是有一点她不明白,在全民利益面前,小我永远是二线。所有把个人需求放在第一位的人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解脱。在这次投胎中,香椿的生长还有点短。是的,她终于失去了魔法,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这是巴的牺牲,而不是春个人努力的结果。

如果他们恋爱了,给人美好和充满希望的感觉是值得称赞的。它不是检验感情的筹码。

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青春是认清自我、看清世界的过程,香椿的成长是以巨大的牺牲完成的。我希望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出这样的牺牲,我也希望不是所有的成长都需要这样彻底的转变。

抛开过度宣传、饥饿营销、卖情怀等场外因素,为什么很多人能接受《大圣归来》却不能接受《大鱼海棠》?

《大圣归来》很安全,因为基本没有什么内涵。每个人看电影都只是为了让它更生动。看孙悟空多帅,打打杀杀嬉笑怒骂都要90分钟。

但是,很多看完《大鱼海棠》出来的人都看腻了。坤是个好人,巴是个好人,村里所有的人都是无辜的好人。为什么非要陪一个绿茶贱人堕落八代?尼玛,这是琼瑶的戏剧,这是苏王秀兰的。这个情节真他妈的坑爹...

事实上,编剧在这里冒了很大的风险。他不想拿大圣在剧情和人设中的安全牌。他想讨论的是,一个人是否值得为了心中的一个执念而一意孤行,背叛自己的家园,让父母失望,伤害儿时的暗恋者。

片方给出的答案是:值得。

这与许多中国人的价值观以及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大相径庭。

这让我想起了《色戒》。女主角王佳芝是大家口中典型的“三观不正”的“绿茶婊子”。由于她痴迷的爱,她破坏了整个计划,把周围的同志都牵扯进来,却保护了一个日伪头目。

这不符合道德标准,但却是值得我们讨论的人性。

张爱玲因三观不正而被国人诟病,其文学价值多年来被大大低估。幸运的是,有一个李安在几十年后把这个故事拍成了电影,这给了我们更多的讨论空间。

让我们回到《大鱼》中的香椿。她有爱她的父母,有为她默默付出的青梅竹马。根据安排,她的生活将会稳定而顺利——她长大后将继承母亲的事业,并嫁给强大的奶奶吴朱的孙子,吴朱负责供水...作为女人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影片开头,上了年纪的香椿说:大家都一样,吃饭睡觉喝水。在集体中,我们都有相同的面孔,相同的行动,我们无法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身份,最终我们将从所有人中消失...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使我们明白我们是集体的一员。因此,我们不能超越规则行事,不能有鲜明的个性,不能有过分的要求。凡事都要照顾别人,不能因为自己的特立独行而干涉甚至伤害别人...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完全不同的人,被规则和纪律束缚着,做着每个人都在做的事情。

我们沉浸在儒家思想中太久了,被集体观念束缚太久了。我们应该随大流,不要特立独行,照顾我们国家的所有人,为了集体把自己放在最低限度...而《大鱼》中的鲲鹏出自《逍遥游》,主张绝对免于外物的厌倦,这与儒家思想背道而驰。

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说,被外界束缚,活在他人眼中的地狱里的人,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本质。他认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

我有选择自己的自由。

我有选择我爱的人的自由。

我有选择过什么样生活的自由。

只有我们自己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的身份和我们与他人的区别,这样我们才不会从每个人面前消失。

萨特还说,在选择“自由”的同时,我们必须承担“自由”带来的一切后果。

一意孤行的香椿背叛了身边的一切,与亲人告别,失去了神的地位,忍受着无尽的痛苦。她以水击三千里,飞升万里,掀翻干坤,淹没家园,只为心中的一个执念,因为她觉得值得。

这样一个女人,为了追求所谓的“自由”,牵扯了别人,辜负了父母,却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看电影的人都愤怒了:她不可能幸福!!!

事实上,我们不能怪所有人说出这样一个故事,因为我们真的很难接近和认同一个离我们很远、我们不熟悉的价值观,所以我们选择简化它,用一个“苏王秀兰”来代替它。

但仔细想想,其实这很不公平。

-

许多人愤怒地批评春春不守规矩、任性和大胆...但我能说是春春的天真和不屈不挠深深打动了我吗?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已经失去了这种功能,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像香椿一样纯洁。我们应该融入社会,注意社交和人际关系。我们正坐在一个危险的位置上,瞻前顾后,畏狗畏马,生怕出一点差错。

那么,在电影世界里,我们就不能在想象中天真任性吗?即使你只是幻想和感受,“我宁愿让全世界失望,也要做我所坚持的事情,保护那些觉得值得的人”是什么意思?这甚至要被抵制吗?

-

最后,贴一段我今天在微博上看到的话:

“你不喜欢这份工作,想辞职。你觉得人险恶不想谈恋爱,或者你想出去玩,或者你想放纵自己的生活。这些和做你自己是不一样的。所谓做自己,就是不再刻意追求别人的认可,找到自己认为有价值、值得坚持的东西,然后抛弃那些形式和思想上的束缚,与平庸的生活作斗争,与无聊的时光作斗争,不计较输赢。”

首先不知道别人对《大鱼海棠》的看法,很难调整。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的意识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我知道的是《大鱼海棠》很好,真的很好。

整部电影都是以图恩的视角来讲述的,在电影的最后一段独白中,我们也可以直观地看到整部电影的主旨。或者别人所说的“三观不正”。但整部影片中的许多细节无时无刻不在向观众传达积极的东西。

被爱人爱着。很多人认为巴对春默默付出,他们从小就应该是天作之合,但因为一条大鱼的出现,他们陷入了奇怪的“三角恋”,这使得春对巴的感情视而不见。的感情线从头到尾都很干净,她一直爱着坤。我们的鲲也表现出了极大的风度,即使在极度危机的时刻,他也没有抛弃鲲。

家庭成员的默默照顾。香椿的祖父利用自己来传递体内双头蛇的毒液。临死前,他对香椿说:“万物皆有规律,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些。”我知道你在做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所有人都会反对你。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对错都是别人的事。跟着自己的心走,爷爷会和奶奶在一起,永远支持你。“这不仅暗示了后续的剧情走向,也传达了浓浓的亲情。

继续往前推,阿坤的死确实是香椿的错,这是毫无疑问的。面对坤姐无助的哭诉,涉世未深的香椿不可能无动于衷。知错就改是“三观不正”吗?

是的,春春确实鲁莽地把坤送走了,引发了一场灾难,导致村民们背井离乡。但她也用行动告诉我们,她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弥补,最终成功化解了危机。影片中有很多小感动,都很温暖。这个“大鱼海棠”有什么问题吗?

对于这条鱼,全村人的生活是怎样的?!鱼太可爱了,为了报答它的救命之恩,我甚至放弃了半条命。你为什么不能给我?所以没有集体荣誉感?

虽然在剧本的后半部分,女主角尽力弥补,但女主角设计从一开始的崩塌已经导致了这部剧的三观倾斜,女主角一开始定义的善良在她对待家人的那一刻已经开始模糊,安静善良的青春期少女不会整天和家人长脸;不要沉迷于玩鱼而疏远家人;

最后,她记住了生命是宝贵的,众生平等。虽然最后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村庄已经被拆除!

为了一个人的救赎梦想,你也为实现普世价值的伟大复兴做出了贡献!

总之,女主是个有普世价值的白莲花,绿茶属性有待商榷。毕竟初恋根本不懂爱情,有个不说真话的哥哥真是太好了!人们全心全意地对待你,你却像对待农民工一样对待他们!

总而言之,一个人不能用自己的价值观要求别人也一样,也不能通过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来干涉别人的生活。关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