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关于大提琴的小故事

《大提琴手》电影故事

高修是一位大提琴手,在农村中以种植蔬果维生。在一次乐团的练习中,高修因弦不准而遭团长责骂,他觉得很气馁,解散后便自行留下练习。回家后高修继续白天的练习,面对的是乐圣贝多芬的遗像。在练习时,高修先后受到猫咪、布谷鸟、小狸猫及小老鼠的帮助,在此过程中,高修领悟到如何用自己真实的感情来演奏,琴艺大增。市民音乐会到了,高修所在乐团的演出获观众们的喝采。应观众要求,团长派高修上场演奏一曲,将现场的气氛带到最高潮。

/movies/28261/

大提琴与钢琴的故事

各位爱乐的朋友,您好。

当大师遇见大师的时候,一定会碰撞出火花,但是却不见得会有爱的火花。

今天要为您介绍的两位大师非常特殊,他们彼此之间不但有爱情,也有音乐上的激情。他们的故事,从喜剧开场,却以悲剧结束,而且牵线的媒人是一个中国人。

他们就是杜普蕾和巴伦波因。

1965年,由已经去世的女大提琴家杜普蕾担任大提琴,巴毕罗里(Sir John Barbirolli)指挥伦敦交响管弦乐团,演出英国作曲家艾尔加(E. Elgar)的大提琴协奏曲(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85)。这张录音对杜普蕾非重要,因为它奠定了杜普蕾在演奏舞台上的地位。钢琴家顾尔德曾经说过,杜普蕾的艾尔加协奏曲,呈现了无限的悸动与热情。相信您听过音乐之后,一定也感受到了音乐中每一个音符的说服力。

尤其是杜普蕾曾经说,协奏曲当中的第三乐章,是他的天鹅之歌。大提琴的音色,听起来就像是人在哭泣一样。每一次,当他听到这首曲子的时候,心总是会被撕成碎片,它像是凝结的泪珠一样。您不妨体会一下,为什麼杜普蕾会这麼说。

杜普蕾和她的先生巴伦波因也曾经合作过艾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他们合作的版本,是1970年,由巴伦波因指挥费城交响乐团演出的录音。

杜普蕾出生在英国,从小因为资赋优异,而且必须专心练习大提琴,所以和人群是蛮疏离的。但是,长大以后,因为身材高挑,又留著一头长长的金发,加上个性开朗,让大家都很喜欢她。她演奏的时候,姿势和身体都和大提琴融为一体,可以说兼顾了视觉与听觉的效果。

而她的先生巴伦波因,似乎也是一位天生的音乐家,出生在阿根廷,但后来在以色列定居。他的父亲因为不准他在公开的场合,连续演奏一首曲子超过两次,所以他的脑袋里,早已经记下了至少三百首以上的钢琴曲及协奏曲。而指挥方面他也是苦学有成,有人把他比作福特万格勒(Furtwaengler),说他是古典与浪漫音乐的最佳诠释者。

华裔钢琴家傅聪和巴伦波因是好朋友。有一年的新年除夕,他同时邀请了杜普蕾和巴伦波因参加宴会,那天晚上,旁边的人就发现,这两个年轻人之间已经有一股不寻常的「电流」了。

如果把杜普蕾比喻作一朵玫瑰,那麼巴伦波因就是一棵仙人掌。表面上看来,他们有很大的差异,但是,这一朵高雅的英国玫瑰,和矮小的以色列仙人掌,即使非常不同,却只会增强彼此的吸引力。果然,就在这个时候,巴伦波因已经决定要娶杜普蕾为妻了。

由杜普蕾和巴伦波因***同演奏的一首乐曲,贝多芬的七段变奏曲,主题选自莫札特歌剧,「魔笛」当中的一首二重唱。曲子的第一句歌词说:能感受爱情的男人,也有一副好心肠。您认为这首曲子是不是很能描写这段西方的鸾凤和鸣呢?

您不妨听听看吧!

因为恋情所衍生的喜悦之情,使得杜普蕾和巴伦波因合作的贝多芬的七段变奏曲,增加了演奏的戏剧效果。从聆听中,我们似乎也分享了他们初尝爱情的喜悦。

只是,当人间的王子和公主有好的归宿的时候,造化总是要来插上一脚。杜普蕾和巴伦波因的爱情故事,后来也像变奏曲的发展一样,主题越来越模糊了。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杜普蕾和巴伦波因***谱恋曲,为古典乐坛留下佳话。他们不论在生活或是音乐上,彼此都是最佳的伴侣。两个人终於也拥有了一个真正属於自己的家。但是因为房子太小了,所以,当巴伦波因弹钢琴的时候,杜普蕾就到厕所去练习,可是他们一点也不觉的有什麼不好。

杜普蕾也非常配合巴伦波因,为了刻意掩饰巴伦波因比他矮13公分的事实,杜普蕾改穿平底鞋,而且走起路来也故意稍微驼背。

他们合作演出,很多乐评人说是奇妙的一对。由杜普蕾演奏大提琴,巴伦波因指挥美国克利福兰(Cleverland)管弦乐团演出,拉罗(Lalo)的大提琴协奏曲,等我们听过音乐之后,就更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

拉罗的这首协奏曲,不但曲调优美,乐曲编写的方式也非常巧妙,所以是所有大提琴家必备的曲目之一。原本,杜普蕾还计画进一次录音室,为这首曲子再录一张唱片,但是,这个愿望终究没有完成。因为,1973年以后,他再也不能拉大提琴了。

就在事业和婚姻都显的春风得意的时候,杜普蕾发现,他逐渐失去了对手指的知觉,他先是无法控制他的双腿,再来是手臂,最后是连他的整个身体都不听使唤了。这种穷凶恶极的「多重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夺去了他所有的一切。

他的头会一直颤抖,眼睛所看到的都是双重的影像,没有办法自己吞食,讲起话来也困难重重。他非常无奈的又回到了最初的生活,孤立隔绝、与人疏离,再加上忍受病痛的折磨!

难道是冥冥中早有安排吗?或者是造化弄人呢?

1971年,就是在杜普蕾确定得病的那一年,他和巴伦波因合作了德佛札克的大提琴协奏曲。这首曲子的第二乐章,大提琴的旋律非常抒情优美,然而,中间气氛一转,出现了取自德佛札克「四首歌曲」中的一首乐曲:「请让我孤独一人」。

爱乐的朋友,您是否认为这首曲子代表了杜普蕾的心声呢?

一个大家心目中的玉女,拥用有如日中天的演奏事业,也找到了白马王子,可是,这些往日的荣耀和幸福,已经被冷酷的疾病掩盖过了。

他的生活中,就只剩下医师、护士和几个老朋友。巴伦波因先是每隔一段时间来探望她,一直持续到巴伦波因在巴黎另组一个家庭之后,有了新家,就更不方便回来了。

如果巴伦波因不是一个天才,没有理想和抱负,也许他就能专心地守在生病的妻子旁边,一直到妻子离开人世为止吧!

爱情有时很难以世间的标准来衡量的,但是,我仍然不忍心看到这样带著残酷意味的故事。

我相信,爱在时间的大河里,应该有机会让它深化,您以为呢?

.tw/prtfamily/program/VS_composer/VS971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