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电影感」?
当然有电影感。我们这些拍东西的人最怕被人说我拍的东西像电视剧。当然,这也是指我们的国产电视剧。上学的时候,有一次田壮壮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在杨超某个景点拍的DV,说不要小看DV,拍出来的东西才能有电影感。这部小型DV电影后来发展成为杨超的长江地图。我有长江图组的朋友回来给我讲李屏宾大师的故事。说他走到哪里,第一个去的一定是古玩市场。他没有买,只是看,后来跟我朋友说,我们这些电影人最重要的是好看。电影感真的没有科学定义。电影史上最贴切的术语是上镜。威尔托夫在上个世纪提出的,它首先指的是一个演员的形象适合镜头展示的特征。我们常说的电影感,是第五代常说的一个不严谨的概念。但知道了第五代的背景,就能知道为什么这个词对中国电影如此重要。著名的“影剧分离”大讨论直接催生了代表中国电影美学和艺术巅峰的第五代电影。他们在创作之初,就用自己对电影本体的理解进行探索!如果非要定义电影感的话,大概就是把电影本身的魅力发挥到极致所带来的感觉。所以,不客气的说,很多人的认知是错误的。电影的本体不是演员的表演,戏剧的本体才是。即使用现代叙事学理论,电影叙事和戏剧叙事的显著特征也是不同的媒介手段。这个有点抽象。比如绘画是用色彩、材料、构图、透视、画框、笔触来表现的,音乐是用音符、旋律、和声等来表现的。戏剧的核心是现场的演员和观众,而电影是连续的视觉和听觉。有没有电影感,有没有视听叙事感,有没有一丝不苟的视听修养和审美思维,一目了然。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会跳过去。说白了,就像一个学者跟京剧说你不“雅”,昆曲才“雅”。你们京剧好,通俗,但是真的通俗朴实,手段有点俗。你要搬出周总理的话来养活自己,我也没办法。还好,电影历史是写在时间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