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消费的核心理念

可持续消费的核心理念就是绿色、适度、文明、健康。

崇尚自然是人的本性。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和自然融为一体。这种渴望体现在工作、生活、休闲等方方面面,尤其是包括人的衣、食、住、行在内的绿色消费方式,是人类回归自然的重要途径。绿色消费也已成为一种国际时尚。

人们以绿色消费来表明自己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生活。 所谓绿色消费,是指以简朴和健康的生活为目标,在物质消费中偏爱“绿色产品”的消费方式。它是现代消费生活的一种新趋势,它区别于物质第一主义的过度消费,是简朴生活的一种表现。其主要特点是:公众在决定是否购买某种商品时,越来越多地增加环境考虑,甚至宁肯多花一点钱也愿意购买绿色产品。(所谓绿色产品,是指它的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并非指它的颜色是绿色的。在绿色市场上,商品会以贴有“环境标志”来表示它是绿色产品。)

世界的许多地方正在掀起一场绿色消费运动。这场运动是人类环境意识、特别是消费生态伦理意识不断增强的必然结果。绿色消费运动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将无以数计的人融入了绿色消费者的行列。

绿色消费者要求企业生产没有受到污染也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产品”;要求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使用不会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的“绿色包装材料”;要求建筑必须是按照生态平衡原理设计制造,能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容的“绿色建筑”;要求旅游必须是不污染环境,能够使人真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绿色旅游”;要求饮食必须是有利于健康和保护环境的“绿色饮食”;要求交通工具必须是不会产生废气污染和节约能源的“绿色交通工具”。

这是一场从人的消费开始的革命。通过树立绿色消费意识,从绿色消费开始,经过绿色市场,推动对生态技术的需求,以及绿色生产的发展,拒绝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平衡的消费方式,形成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经济转变,发展可持续生活的消费方式。

适度消费是同过量消费和被迫消费不足相比较而言的。换言之,人们的消费总是受到一定的“限度”的限制。 关于个人消费,恩格斯指出:一是生存,二是享受,三是发展和表现自己。因为生存不只是活着,还要过健康的生活;而且,人们在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之后,希望提高生活水平,提高消费档次,改进消费方式,追求更多的享受。

这种“享受”是发展和表现个人个性和才能的条件,因而当达到一定的消费水平时,它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个人生活消费不能是“自由放任”的,它随时随地都应该受到道德的制约——个人内心的道德意识和外界的道德环境的制约。美国学者艾伦·杜宁指出:“通过道德的接纳来降低消费者社会的消费水平,减少其他方面的物质欲望,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建议,尽管它与几百年的潮流相抵触,然而它可能又是惟一选择。”

适度消费提倡过简朴的生活,这是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中心的更高层次的生活结构。简朴的生活是方便和自在的。它以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为标准,并在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满足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对于高消费社会的人们,期望他们自愿地降低生活标准,降低生活水平,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但是,要求他们减少挥霍和浪费,尽可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资源消费,这是合理的。早在中国古代,道家就非常提倡“节制物欲”。

老子提出了“知足不辱”的思想。他指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家认为,对物质享受的知足并且加以合理地节制,应该建立在正常而自然的生理需要的基础上。“量腹而食,度形而衣”,“食足以接气,衣足以盖形,适情不求余。”道家的“节制物欲”、“知足不辱”的思想,与现代文明的发展趋势是非常合辙的。

英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舒马赫说:“所谓克制,是知足。”这与老子的看法是一致的。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则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代人的贪婪将会把珍贵的资源消耗殆尽,从而剥夺了后代人的生存权。而且贪欲本身就是一个罪恶。它是隐藏于人性内部的动物性的一面。不过,人类身为动物又高于动物,若一味沉溺于贪婪,就失掉了做人的尊严。因此,人类如果要治理污染,继续生存,那就不但不应刺激贪欲,还要抑制贪欲。”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创立者、美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莱斯特·R·布朗认为,把追求物质财富当作一种最高的目标,会导致灾难,人类只应当追求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财富,主要的目标应该是在精神方面。

这些思想包含着对可持续发展至为重要的价值观。 可持续消费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中心,随着经济发展提高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商品和服务,不是以消耗更多的物质资源表示高档,而是以其知识和智慧价值含量高为标准,主要表现在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即商品和服务的种类、质量和数量的多样化,适应消费者利于发挥自己个性的主观要求和爱好,使人有更多的选择消费的自由。这才是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简朴生活崇尚精神生活需求。精神上得到享受和乐趣,在新的消费文化中,这是比物质消费层次更高的目标。

生态学家奈斯曾指出:“人们对当今社会能否满足诸如爱、安全和接近自然的权利这样一些人类的基本需求提出疑问,在提出这种疑问的时候,也就是对社会的基本职能提出了质疑——物质生活标准应该急剧降低,而生活质量,在满足人深层的精神方面,应该保持或增加。”当以适度消费代替过度消费时,人们不必为赚钱疲于奔命,而有了较多的闲暇。它从两个方面为提高生活水平创造条件:一是放慢生活节奏;二是有时间丰富自己的社会生活,心理生活和精神生活。放慢生活节奏,有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追求和完善健康的心理生活,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参与家务劳动、享受天伦之乐等等。所有这些活动都能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