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剑简介
越王勾践剑是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其出土时插在漆木剑鞘里,出鞘时仍然寒光闪闪,耀人眼目,且因物以人名,历史文化价值很高,被誉为天下第一剑。剑上刻有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八字,因剑身镀有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历经2400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
公元前494年吴国和越国的军队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杀,越军大败。在献上了绝世美女西施后,越国的国王勾践成了吴王夫差的马夫。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回到越国,他任用贤臣,发展生产,东山再起。用了9年时间灭掉了吴国,并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名霸王。鸠浅就是这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名字,而这把剑就是这位春秋霸主的王者之剑。
发现过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期,湖北省江陵地区连续两年遭遇了干旱。中国政府决定从荆门漳河修一条水渠,引水灌溉那一带的部分农田。1965年岁末,当水渠延伸到纪南城西北7千米处时发现这里的土层看上去有些与众不同,这里土质疏松好像曾经被挖动过。考古专家们闻讯赶来,并在现场成立了工作小组。经过勘测,发现这里的地下有古代墓穴,并且不止一座。
初步估计大约有50多座,专家们把这一片古墓群称为望山楚墓。196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一座楚国的墓葬中出土了600多件器物,工作人员在墓主人的内棺尸首骨架的左侧发现有一把装在漆木剑鞘内的青铜剑。在场考古工作者回忆,一名开采队员拿剑时一不留神就将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有人再试其锋芒,稍一用力便将16层白纸划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