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一一影坛才女的爱恨情仇

1974年3月3日下午,在一间阴暗的房间里,躺着一个骨瘦嶙峋的老妇人,她奄奄一息,欲哭无泪……

没有人回答她,她喊累了,终于不动了。

这天下午,她死了,她还差5天才61岁。

她的死亡证明上没有名字,只有一个犯人代号6742。

这个悲惨去世的老妇人名叫王莹,曾经是著名的话剧演员、电影女星,美女作家。

王莹,原名喻志华,乳名宝姑,安徽省芜湖市人。

王莹的童年十分的悲惨,本来喻家是一个没落的书香门弟,母亲颇有些才华,很早就开始教女儿读书。

可惜,王莹的幸福日子没过几年,在8岁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不久之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女人。

这个后母很讨厌王莹,把她当成眼中钉,肉中刺。

王莹的父亲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他对这个女儿关心甚少。

到了后来,后母索性把王莹卖给一户人家,做了童养媳。

王莹在婆家受尽了虐待,倔犟的她曾两次自杀,都被人发现救了过来。

婆家人怕闹出人命,将王莹赶了出来。

王莹离开了婆家,却难回自己的家,无奈之下,她投奔了舅母家,随舅母姓王。

舅母给自己的外甥女取名王克勤,为了生活下去,王莹去湘雅护士学校学习。

湘雅护士学校是所教会学校,王莹在这个学校里打下了扎实的英文基础。

由于出生贫苦,王莹思想进步,内心倾向革命。

“四一二” 事变后,王莹到上海参加了***产党外围组织 “济难会” 。

此时,王克勤已经上了 “清党” 黑名单,作家谢冰莹取自己名字中的 “莹” 字,为王克勤改名为王莹,寓意为洁白透明。

王莹在济难会结识了夏衍、洪深、阳翰笙等左翼戏剧家,他们发现了王莹具有表演天赋。

于是,夏衍等人决定把王莹培养成为话剧骨干,帮助她相继进入上海艺术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和中国公学学习戏剧与文学。

1930年,在王莹入大学的那一年,17岁的她加入了中国***产党。

王莹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悟性,表演技巧得到很大的提高。

王莹在上海艺术剧社时,主演了话剧米尔顿的 《炭矿夫》 ,从此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

1932年,以夏行同志为首的电影小组进入电影界,介绍了 “左翼剧社” 许多新文艺工作者加入电影公司,王莹自然也加入了这个大家庭。

王莹第一部影片是由沈西岑编导的 《女性的呐喊》 。

这部电影根据夏衍的 《包身工》 改编而成,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正面表现工人生活的影片。

王莹在 《包身工》 中主演包身工叶莲,她纯熟的演技受到左翼电影评论界的好评,也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认可。

王莹参演的第二部电影是阳翰笙创作的 《铁板红泪录》 。

王莹在影片中饰演贫苦农民女儿小珠。

《铁板红泪录》 上映后,轰动了整个影坛,各地报刊一致盛赞该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

各大报刊还对王莹的表演赞赏有加,他们认为对王莹这位 “大学生” 能把一个农村姑娘演得那么真实,实在是太难得了。

王莹主演的第三部电影是 《同仇》 ,这是一部以团结抗日为主题,歌颂女主人公小芬捐弃前仇,欢迎遗弃自己的青年军官上前线杀敌的故事。

王莹在剧中把殷小芬这种国仇大于家仇的思想变演艺得层次分明,塑造了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爱国妇女的形象。

王莹接连拍了几部进步电影,她成为了观众心中的女英雄。

在左翼电影公司中,能够称为明星的,唯有王莹一人。

尽管自己已经是个大明星了,可王莹却一直保持着朴素的生活。

王莹不烫头发,身穿布旗袍,不去歌舞厅,也不作应酬。

因为在王莹心中,自己拍戏不是为了成名,而是为了唤醒民众的心智。

王莹又接拍了一部电影 《自由神》 ,可是此时的她己经被人盯上了。

王莹正在拍 《自由神》 的时候,被警察以莫须有的罪名带走了。

在看守所里,王莹不卑不亢,坚决抗议。

“自由神” 不自由,民众对王莹很同情,他们纷纷支持王莹。

迫于民众的压力,警署不得不放人。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王莹认识到社会的黑暗,电影界也是鱼虫混杂,光怪陆离。

为了揭露电影界的黑暗和虚伪,王莹写了 《冲破黑暗的电影圈》 ,在这篇文章中王莹对电影界腐朽、庸俗的作风,发出了愤怒的呼喊。

王莹不仅会演戏,她的文笔也很好,她是标准的才女演员。

王莹有一个好姐妹艾霞,也是一个能演能写的奇女子,可惜艾霞受了有妇之夫导演李萍倩的欺骗,又被小报记者骚挠,在绝望中服毒自杀了。

艾霞的死让王莹感到很内疚,因为艾霞自杀的那一晚找过她,当时的王莹正在拍 《同仇》 ,所以就让艾霞先回去了。

王莹恨自己为什么看不到艾霞的反常,更气愤小报记者在艾霞死后还在作文章。

愤怒的王莹写下了悼文 《没有和艾霞说最后一句话》 ,在文章中她控诉了黑暗的电影圈。

后来,艾霞的故事被蔡楚生改编成电影 《新女性》 搬上银幕,由当红女星阮玲玉主演。

让人叹息的是,阮玲玉在拍完 《新女性》 不久,也因为张达明、唐季珊和小报记者的压迫,吞安眠药自杀了,年仅25岁。

电影界真的太黑暗,王莹心生厌倦,她决定息影了。

王莹独身一人上了去日本东京的轮船,她在离开的时候没有跟任何说,只是留下了自己写的一段文字一一

王莹去日本呆了一段时间,又学习了表演艺术,她日夜都在思念自己的祖国,所以又踏上了归途。

这次王莹回到中国,不再拍电影,而是专心演话剧。

1936年夏衍编写了话剧 《赛金花》 ,不料却发生了争角风波。

金山和赵丹都想演李鸿章,而王莹和蓝苹想演赛金花。

金山和赵丹是好兄弟,两人有事好商量,最后赵丹退出了。

可王莹和蓝苹却水火不容,据说 《赛金花》 原本定的是王莹,可蓝苹也想要演这个角色。

王莹和蓝苹结识己久,两人演过几部电影,不过主角都是王莹。

蓝苹除了在话剧 《娜拉》 里出过风头外,就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了。

所以蓝苹想要打个翻身仗,就必须拿到“赛金花”这个角色。

当时的王莹与金山已经成为恋人,金山见有人争夺女友的角色,自然愤愤不平。

金山拉了一队人马自行建立了 “四十年代剧社” ,单独和王莹一起排演话剧 《赛金花》 。

话剧 《赛金花》 推出之后,反响热烈,此剧从上海演到南京,轰动一时。

争角失败的蓝苹觉得颜面无存,她一个人去了延安。

此时的王莹不知道蓝苹去延安对她意味着什么,她只是一心一意地扑在工作上,闲暇之余与金山谈情说爱。

1938年,金山与王莹组织了“救亡剧团”,先后到香港、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义演两年多,为抗战筹集资金。

王莹在新加坡义演的时候,还见到过郁达夫和王映霞,他们三人交谈甚欢。

王莹在马来西亚义演的时候,她精彩的演出,高贵的气质,深受当地侨胞欢迎。

于是,王莹有了 “马来西亚情人” 的美誉。

可是,在风彩的背后,是情感的不顺。

金山17岁就到上海来闯荡江湖,身上有很重的江湖习气,这点让洁身自爱的王莹难以忍受。

王莹把不满藏在心里,她知道轻重缓急,她不想因为私事耽误了义演。

王莹在新加坡演出短剧 《放下你的鞭子》 时,恰好徐悲鸿也在新加坡,他为王莹画了一张 《放下你的鞭子》 的油画,还在画像上提字 “中华女杰王莹” 。

1940年,新加坡、马来西亚在日本压力下,将王莹等驱逐出境。

1941年,王莹去了香港,在这里她参加“旅港剧人协会”。

为配合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宣传,王莹参加 《马门教授》 (又名《希特勒的杰作》)演出,并得到香港 “保卫中国大同盟” 领导人宋庆龄和外国友人的帮助。

不久之后,香港港督向日军投降,自己撤离了香港。

迫于严峻的形势,王莹、夏衍、金山、蔡楚生、司徒慧敏等辗转来到了重庆。

到底了重庆之后,王莹向金山提出了分手。

原来,王莹与金山在桂林演出的时候,认识了白崇禧的秘书谢和庚。

谢和庚表面上是桂系军阀白崇禧的秘书,其实他是中***地下党员。

谢和庚学识丰富,举止得体,王莹对他很有好感。

最初,王莹因为谢和庚是白崇禧的秘书,而不愿走进他;当她知道谢和庚的真实身份后,不由得欣喜万分。

谢和庚也喜欢热情能干的王莹,只是当初他被迫娶了白崇禧的表妹,这可如何是好?

但是爱情的到来是无法阻挡的,王谢两人深深地相爱了。

金山听王莹说她要和谢和庚一起去美国,他什么都明白了。

既然得不到,不如就放手。

金山放弃了王莹,不久之后,又去追求张瑞芳了。

1942年,王莹与谢和庚以国民党政府 “选派留学生” 的名义,前往美国学习。

在美国,王莹与谢和庚约定,一切以工作为重,在谢和庚没有离婚之前,两人决不住在一起。

在美国的岁月里,王莹一边学习艺术,一边创作小说。

王莹和谢和庚在美国还四处奔走宣传抗战。

1943年,应美国政府之邀,王莹在白宫用英文演出了 《放下你的鞭子》 。

此剧受到了罗斯福总统夫妇和高级官员的热烈好评,王莹成为第一个在白宫演出的中国演员。

王莹的演技征服了美国观众,当时很多美国报刊都在说一一

谢和庚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和妻子离婚了,他与王莹在美国结为夫妻。

1946年,王莹开始自传体小说 《宝姑》 的创作,这部长达30多万字的小说的写作整整用了两年多时间。

王莹创作这部小说极其辛苦,他们没有什么钱,而当时的王莹己经怀有身孕。

因为操劳过度,又缺乏营养,王莹小产了。

从此以后,王莹再失去了生育能力,这对她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

可是,王莹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 《宝姑》 ,在小说中她以细腻而温情的笔触详尽地描述了故乡芜湖的风土人情,生动地讲述了自己和祖母、母亲三代女人各自不同的故事。

在此其间,王莹还将这部小说翻译成了英文。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王莹与谢和庚高兴极了,可是美国政府却不许他们回国,要他们加入美国国籍。

王莹与谢和庚的不合作态度,让美国政府恼羞成怒,当时的美国移民局将他们逮捕入狱。

后来,经过中国政府的严正交涉,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王莹与谢和庚于1955年元旦之夜回到了北京。

飘迫多年的游子终于可以回家了,王莹与谢和庚感到无比的轻松。

可惜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1957年谢和庚被打成了右派,下放劳动。

王莹只能迁居北京香山,继续她的创作生涯。

谢和庚回来后,夫妻俩谨慎度日……

可树欲静而风不止,一场大动荡开始了。

王莹和谢和庚先在家审查,后来夫妻分别进了监狱。

在这场可怕的灾难中,谢和庚挺了过来,而王莹却没能熬过来。

谢和庚始终不相信自己的妻子已经不在了,他每天呆坐在家里等着王莹。

王莹真的不会回来了……

1979年7月6日,文化部正式为王莹平反昭雪,而王莹所写 《宝姑》《两种美国人》 等著作也陆续出版。

2006年11月1日,安徽省芜湖市神仙台陵园建起了王莹和谢和赓同志合葬墓,墓碑上刻着原国务院外交部长黄华亲笔题写的 “革命精神垂范千古” 。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兰自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