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电影评价

《断断续续》是一部粗糙而又轰轰烈烈的电影,充满了爱尔兰暴躁的碎石气味。被欲望操纵的违法者、偏执的警察、在爱情中摇摆不定的年轻女性、野心勃勃的电视制片人、倒霉、犹豫、笨拙、放荡……所有元素都被设定在一个野蛮的环境中。单看这些部件,你可能觉得组装起来就是典型的黑帮建筑,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一段感情的震荡,变成了从底层到顶层的螺旋式自动扶梯,巧妙地交织着这些不相干的人杂乱的生活。命运的碰撞,不可思议的巧合,不知何去何从的爱情,黑色幽默,爆炸式的毁灭,本片试图将它们发挥到极致。

故事是这样展开的。

李海夫是个反社会者,也许厌倦了逃亡生活。他准备大吵一架后彻底放弃,过上体面稳定的生活。然而,他必须想办法摆脱杰里,一个傲慢的偏执狂——打倒李海夫几乎成了这个著名警察一生的最大目标。与此同时,李海夫的朋友约翰和他的女友迪拉托陷入了情感休克——迪拉托投入了银行家萨姆的怀抱。不利的工作和感情冲击让约翰加入了李海夫的疯狂计划。没想到,他们的目标是倒霉的山姆。而山姆的妻子诺琳做出了一个疯狂的举动,成为了银行劫案的转折点。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决定对周围人的生活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命运交织缠绕,十一个故事同顶针一样把五十四个字串在一起。

这部电影最大的卖点是它讲故事的方式。其实这种手法在很多电影中都有尝试。与吉尔·斯普莱切导演的电影《13关于一件事的对话》相比,《命运》中的十三个故事被人为删减(导演用了十三个字幕来区分),但这种手法的使用因为故事本身的单薄而显得多余,而故事在中断中的复杂又与这种叙事方式深度契合。还有一部电影没法比,那就是保罗·托马斯·安迪生的《白玉兰》。虽然都是在讨论命运的不确定性和爱情的演变,人物的命运也是交织在一起的,但是贯穿本片一条主线的十一个小故事是相对独立的,这和《白玉兰》有明显的区别。总之,形式是服务于内容的实验性尝试,电影《间断性》完成得相当不错。

让我们佩服的,还有编剧、导演、演员* * *对人物的塑造。这个创作团队的每一部分都展示了令人兴奋的才华:导演约翰·克劳利和编剧马克·欧罗是戏剧界的杰出人物。约翰擅长挖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加上欧罗犀利睿智的线条,立体丰满、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立刻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或许这个角色与科林·法瑞尔那种落魄贵族和黑帮硬汉的气质不谋而合。他太有魅力了,这次演得游刃有余,很有可能凭借这个角色获得电影节大奖。最突出的表现来自科尔姆·米尼科曼,他作为警察的阴郁、狂热、戒备的眼神预示着随时可能到来的风暴。透过他的眼睛,我们仿佛看到了埋在里面的炸药。

间断性太爱尔兰化了,不仅是场景、本土演员、口音(连美国观众都需要带字幕看),还有严谨,野蛮与文明的张力,新锐与传统的结合,这些都是很多先锋电影的根源。关于这部电影最激动人心的评论是“看完之后,你会觉得猜火车和圣诞老人挂在你床边粉色袜子里的礼物一样可爱。”真的是这样吗?

用不了多久,这部电影就会被喜爱《低俗小说》、《洛拉》、《记忆碎片》等电影的影迷们津津乐道。然而,不要忘记认真思考“生活是发生在两者之间的事情”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