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桥电影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朝3万精锐士兵与英法联军8000人在八里桥发生激战,但有一个尴尬的战绩,只有5名英法联军士兵阵亡。为什么?
8月21,65438,860日,天津大沽失陷后,僧沁率部退守通州、八里桥,准备与英法联军进行野战,充分发挥清军的骑兵优势。9月7日,谈判破裂,英法联军决定进犯北京,给了清朝一个沉痛的教训。9月19日,英法联军对八里桥及其一带进行全面侦查,发现大量清军部署在北京至通州的运河沿线。运河上有一座建于17世纪的单孔桥,即八里桥,距北京仅八公里。
当时桑林钦率领的清军有3万多人,其中蒙古骑兵1万多人,可以说是清军北方的精锐部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法联军人数稍少,总共8000多人,不到清军总人数的1/3。9月21日上午7时,英法联军向八里桥方向推进,分东、西、南三个方向进攻八里桥清军阵地。清军骑兵立即冲锋,手持长矛和弓箭迎击英法联军,企图打乱英法联军的战斗队形,但都被打退了。到12中午,八里桥战役随着清军的沦陷而结束,英法联军占领了八里桥。
此外,伤亡记录更具有讽刺意味:3名法军士兵死亡,18人受伤;两名英国士兵死亡,29人受伤。清军损失1200多人。与此同时,他们缴获了“许多大炮,一堆弓,箭和箭筒,数千支火绳枪和许多旗帜,包括僧众的皇家旗帜。”
法国远征军司令蒙托邦将军回忆说:“巴厘岛大桥成了这一天最感人的一幕。那些早上还兴高采烈的清军骑兵,现在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这座桥是一个古老文明创造的伟大纪念碑。那些衣冠楚楚的骑兵,在桥道上挥舞着旗帜,毫无掩护地用一种对我们的大炮和大炮毫无作用的炮火还击。”
为什么输得这么惨?有人认为八里桥战役是近军与封建军队的较量,是工业革命后骑兵进攻、冷兵器近战和以火炮为中心的火力战的决战。血肉之躯终究抵挡不了侵略者的新枪。说白了,清朝不是一点点腐朽落后,而是太多了,导致了这样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战斗结果:三万精锐士兵杀死了五名英法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