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
扩展资料:
朱元璋登基之后,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商议朝政,探讨为什么强盛的元朝会灭亡,大明王朝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如何才能使大明政权长治久安。
群臣各抒己见,朱元璋最后总结大家意见说:“元朝统一海内,建国之初,政治还算清明,后来贵戚擅权,奸邪得宠,任用亲旧,结为朋党,内外官吏贪婪无耻,于是法度松弛,纪纲日坏,最终土崩瓦解,不可救药。
现在大明创立之初,必须严肃法度,法度就是治理天下的根本。”朱元璋紧紧围绕着这些问题,颁布新法,在封建的政权机构、官吏制度、治民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朱元璋首先从改革政权机构、官吏制度着手。登基之初,朱元璋基本上沿用了元朝的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有左、右丞相,统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地方设行中书省,执掌地方军政事务。这是当时稳定社会的权宜之计。在政权逐渐稳定后,朱元璋筹划重建一套新的政权机构。
最初的一段实践,也充分证明元制必改,否则遗患无穷。朱元璋经过认真的谋划后,决定采取先地方后中央的策略,对政权机构进行改革。
百度百科-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