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的证明
证明正弦定理的方法是做一个边长为a,b,c的三角形,对应角分别是A,B,C,从角C向c边做垂线,得到一个长度为h的垂线和两个直角三角形即可。
正弦定理是三角学中的一个基本定理,它指出“在任意一个平面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且等于外接圆的直径”。“同径法”,最早为13世纪阿拉伯数学家、天文学家纳绥尔丁和15世纪德国数学家雷格蒙塔努斯所采用。
“同径法”是将三角形两个内角的正弦看作半径相同的圆中的正弦线(16世纪以前,三角函数被视为线段而非比值),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得出两者之比等于角的对边之比。纳绥尔丁同时延长两个内角的对边,构造半径同时大于两边的圆。
正弦定理提出者人生经历:
原担任库锡斯坦总督阿卜杜拉希姆的星象官。后到波斯阿拉木特堡伊斯玛仪派的尼扎尔派第八代长老鲁克尼丁(?~1256)所占据的阿拉木特堡总部任助手并从事天文研究。1256年11月,旭烈兀率蒙古军侵入阿拉木特的重要据点麦门吉兹城堡,纳绥尔丁敦促鲁克尼丁向蒙古人投降,蒙古人杀其长老和信徒,占领所有堡垒。纳绥尔丁投蒙古军继续西侵,任旭烈兀随军参事。
1258年,蒙古军攻陷巴格达,灭阿拔斯王朝后,旭烈兀任命纳绥尔丁为主管宗教及遗产的官员,并采纳其建议,在马拉格城西山岗上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天文台,配备有精密的观测仪器,设有藏书40万册的图书馆,纳绥尔丁担任台长。该台招聘西班牙、阿拉伯、叙利亚、波斯及中国的天文历算学家,从事观测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