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为什么称为“永恒之城”。

罗马在西方被誉为“永恒之城”。据传说,早在公元前753年,第一座罗马城就修建于意大利的拉丁姆地区,是为罗马城防建筑的开始。当时的城墙是把长方形的大块岩石先制成一块块的砖块,然后再垒砌而成,砖块之间的空隙处则用小石块和碎石子塞满,再加粘土砌成。 公元前6世纪,罗马人又用砖块建造了卡庇托利山岗的城堡要塞。罗马早期城防建筑构造庞大、结构粗笨,并且要使用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公元前4世纪起,罗马开始走上大规模扩张的道路.罗马人的城防建筑也随着军事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改进。维爱战后,高卢人突然南下,他们打败罗马人的军队,一度占领除卡庇托利山岗城堡要塞之外的罗马城。尽管高卢人在大肆抢掠一番之后就撤兵了,但这却使罗马人痛苦地认识到加强城防建筑的重要性。为了提防高卢人再犯罗马,罗马人在原先的城防基础上,建成了周长为I0公里、厚达近a米、高为7米多的城墙。建筑城墙的材料是从维爱附近山上采来的大石块。此外.在地势险要和交通要道之处还修建了不少堡垒和塔楼,并将台伯河上的木桥改为桥用石料铺筑了四通八达的道路,并配以桥涵。整个工程至公元前378年全部完成。 在城内各山丘的凹地处,罗马人建造了中心广场。这个广场承袭了古希腊广场的形制,是全城的政治活动中心。在古罗马千余年的历史中,无数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悲喜剧就在里上演。 罗马人还在城内修建了古代最早的“自来水”工程。它将水引人城里,供给居民日常生活、浴场、喷泉等使用。翰水道以石块、砖和天然混凝土铺设,用铅管、陶管和木管作为通人室内的输水管。公元前312年,罗马人修建了一条长达16公里的地下引水道—阿匹克劳狄水道,从东郊把泉水引人城里。公元前144年修建的马西亚输水道,首次采用了拱券结构,是罗马最长的输水道。至此,罗马开始有了坚固的城防建筑,可谓固若金汤,在此后的近千年里再未被外敌攻破过,并因此而获得了“永恒之城”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