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为什么成了官妓?

万事万物皆有因果,也许早在湘云还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曹公就为她划定了未来,87版红楼的这处改编很符合曹公本意。八十回后的湘云,在家族巨变和婚姻悲剧的双重影响之下,很可能沦落风尘,这一点原文有几处情节暗示。

1、判词中暗示着结局

史湘云的判词为: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在这个判词中就暗示着夫妻缘短,夫君早逝,湘云守寡。此前湘云二进贾府就已经说明了湘云的婚事,根据脂砚斋批语中提到的卫若兰,我们能够肯定湘云是被许配给了卫家。

那么在此后,无论是卫家出事还是史家被抄,尤其卫若兰出事后,湘云做了寡妇,她的命运是绝对不会好过的。判词中的“湘江水逝楚云飞”,就已经暗示了之后湘云会在江上花船中看着天上的云朵飘过,日日这般度过。同时也有一转眼就往事俱往矣,再也不复往日天真快乐生活的暗示。

2、诗句中暗示着结局

至于史湘云为什么会沦为官家船妓,还有一个暗示是在湘云和黛玉在凹晶馆联诗,当时黛玉说“冷月葬花魂”,湘云说“寒塘渡鹤影”。此后林黛玉的真实结局不正是香消玉殒吗。而湘云的寒塘指的不正是那江上让人心冷的花船吗,渡鹤影更让人觉得在暗示湘云之后的结局。

那个天真烂漫人见人爱的湘云姑娘不见了,成为了躲在花船上陪人喝酒委曲求全的人,倘若不是和贾宝玉说话,似乎认不出她的身份。这就是史湘云无法左右的命运,注定的结局,虽然很多人无法接受,但生活不就是这样。

扩展资料:

海棠美人

海棠有"睡美人"之誉。这一典故出自宋朝释惠洪《冷斋诗话》记载:唐玄宗登沉香亭,召杨贵妃,碰巧杨妃酒醉未醒,高力士使侍儿扶持而出,贵妃仍醉未醒,鬓乱残妆。唐明皇见状笑道:"岂妃子醉,直海棠春睡耳!"这一段有趣妙喻致使众多文人墨客歌赋传颂,宋代苏轼据此写了一首《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再次艺术地把海棠比作睡美人。再加上史湘云生来豪爽,又成了独特的风格。

而在《红楼梦》的记载中,作者曹雪芹多次把这一典故加以套用、渲染,如第18回,贾宝玉《怡红快绿》一诗中有句"红妆夜未眠"也是把海棠比喻为睡美人,在第62回《憨湘云醉卧芍药裀》中有一番精彩的描述: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说:'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石后头一块青石板磴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掺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嚷嚷说:'泉香而酒冽,……醉扶归,--宜会亲友。'"

表面写的是芍药,实即是指"海棠春睡"。因而在第63回,湘云抽到的又是海棠签,题着"香梦沉酣",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即笑道:"夜深"两个字,改为"石凉"两个字。意指湘云酒后卧石的事,实即说明了作者是把湘云指喻为海棠的。

但是,我们不能把海棠与湘云机械对应起来。例如:宝玉就说怡红院海棠预老是晴雯将死之兆;探春、宝钗、宝玉、黛玉的海棠诗皆自喻为海棠;秦可卿卧房中也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再则,怡红院的海棠是西府红海棠,而湘云海棠诗咏的是白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