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怎样才算正常?
需要记住的一点是,在绝大多数场合之中,并没有行为方式是绝对正确的。很少有什么是不可改变的,而且绝大多数决定也并不会带来什么可怕的后果。通常,你都会有机会重新评估并采取不同方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告诉别人你在重新思考之后改变了最初的决定,他们也是能够理解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事是不可变更的。
不要问“什么是正常的?”而是问“怎样才是有效的?”怎样才能把这事儿做好?这是否会伤害到我,是否会伤害到其他人?可操作性如何,是否太理想化?关注有效性会使你远离那些外界强加的关于正常的标准。正常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个词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追随自己的感觉
你的直觉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帮助你做出最好的选择——你应当相信自己的直觉。作为一个在混乱、情绪化并充满质疑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你可能会变得对周围的环境以及他人的意图都极其敏感。你对人的看法可能比自己认为的更加准确,只要你肯相信自己的直觉,如果你把直觉比作内心深处微弱的声音,那么,请聆听自己的心声,相信自己的直觉,跟随你的感觉、你的第六感。即使你在怀疑自己,但事实上,你确实具有做出正确选择的内在品质。
应该,不应该?
如果说有一个词可以使你远远地绕开自己的目标,那么这个词就是应该。应该暗示了责任;它表示事情是外部强加的,而不是(由你)选择的。应该标明,你需要按照别人的标准生活,而不是按照自己的。
如果没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不信任自己,没有健康的界线,别人的价值观就会很容易地影响到你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会压在你的肩头,时刻提醒你,你没有按照应该的样子生活。下面这些陈述对你来说是够似曾相识呢?
我不应该自私。
我应该做一个更好的父亲/母亲/爱人/朋友。
我应该更加专心。
我应该回家了,他在等我呢。
我不应该这么快生气。
我不应该这么快下结论。
?我今天应该去工作——我病得没那么厉害。
我对他应该更耐心一点。
回顾一下你生活中的某个领域——人际关系、家庭生活、社交、文娱活动、工作、职业生涯、自我提供、创造性活动、性生活吗、争执、社区活动、宗教活动、财务、你的外表、营养、健身或者精神面貌等等。写下你应该做的事。
然后把每一个应该的说明改写为能够反映你真实感受的宣言。不要用“我应该”、“我不应该”,试试“我更喜欢”、“我愿意”、“我想要”、“我愿意”。
记住,你知道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别人的看法不同,或者别人质疑你的看法,这并不表示你的看法就是错的。你的感受不会因此而减轻,事实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心理学学到最后,就会失去同情心,因为你总会发现,在不是非常明显的强迫情形下,不幸总是不幸者自己选择的结果。
评价者对别人不感兴趣,他看起来是将焦点对准了你,但其实,他感兴趣的只是将他的小我投诸在被评价者之上,而对于评价者自己怎么看待自己,他没兴趣。
最核心的自恋是控制感,我们几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认为:我能控制我的人生,我能左右世界。围绕着这种感觉的,是自己很少能察觉的一些预言:我早就知道事情会这样运转的。
这种预言被称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即如果我有一个什么样的预言,我就会只关注与这个语言相符的信息,并且会将事情朝我所预言的方向推动,而如果事情一旦背离了这个预言的方向,我会很容易受到刺激。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感觉是我的本真与其他本真相遇的那一刻的产物。
假若你执著于小我,你也就不可能与其他存爱的本真相遇了。
如何选择那个可以与之谈论羞耻的人?
同理心(empathy)是羞耻的解药,所以在找朋友谈论羞耻故事的时候,要选择那些有同理心的人,即那个说“我也是”的人。
尽量避免下面几类朋友:
1 也为你感到羞耻,你反过来要安慰他
2 同情(sympathy)你而不是同理你
3 以你为精神支撑,听到这些会为你的不完美而感到失望
4 埋怨你为什么让这种事发生,或是谴责造成这件事的人
5 感到不舒服,不愿承认你的故事,“你太夸张了吧,没有那么糟”
6 急于讲自己的事,“这不算什么,我的那个才……”
If you put shame in a Petri dish ,it needs three things to grow exponentially :secrecy ,silence and judgment 。
If you put the same amount of shame in a Petri dish and douse it with empathy ,it can't survive。
人类三种令人激赏的高贵特质:
一、能自觉地认识自我,不断自我改善以追求更高的而理想,并且愿意为这理想而牺牲受苦,与个人的生理、心理本能对抗,让我们在这些受苦的灵魂中看到人的尊严与价值;
二、能有意思地认识自然的世界和人类的社会组织,并且无私地风险心血,去谋思改善之道;
三、对于他人的苦难有一种不忍之心,甚至愿意为陌生人牺牲、受苦。
人类具有精神上的自我意识,有能力认识自己,而且能自由抉择自己的人生路径,没有任何既定的生理限制或“本性”可以强迫我们,即使面临惩罚、痛苦与奖赏的诱惑,也可以不改其志。这种独立自主的特性称之为“位格”。person。
重要的不是你拥有多大的权力,也不是你有没有机会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你有没有能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而不是更糟。
人心就是道场,理想与现实尽在人心之内,追求理想无须翻山越岭到遥远的彼方,也无须与现实决裂的悲壮,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由衷而言,直心而行,就是在活出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理想就是自我成长与自我实现,以及善用自我的理想去改善自我的世界。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不同的人对这个世界有不同的感受能力,没有人能替别人做决定。你不了解别人感受这个世界的方式,就不该替别人做决定,尤其不该把决定强加于别人身上。
我们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追求一个完整的人生——有思想、有情感、有亲情与爱情、有生命里的感动,有人生的目标和自我的成长、突破与实现。
独立于身外之物的自我满足是最重要的。——伊壁鸠鲁
每个人都需要靠自己的能力而肯定自我,因此每个人也都有追求自我成长的需要,为家人做有限的牺牲是值得肯定的,但不该残酷地剥夺自我成长与自我肯定的全部机会。
自我成长、自我实现、自我突破是一体的三面。我们通过持续地自我成长而不断自我突破,并且在每一次的自我突破之后实现更高层次、更成熟、更有价值的自我。
生命就是一边凋零,一边成长,用成熟的智慧与情感取代年轻的懵懂和热情,用更有价值的人生心境来取代逝去的童年与青春。若非如此,取代青春与热情的将是日益卑劣的欲望与野心和跟着身体一起败坏的心灵。
一个人真正的自我就表现在他思想的能力、情感的能力与人生的智慧,而非他所拥有的的身外之物。身外之物不属于自我的一部分,功名利禄可以用来暗示一个人在特定社会脉络下所发展出来的能力与外在的资源,却无法用来等同于人最核心的自我,或者生命最核心的价值与意义。
人生幸福的六种能力:养活自己和家人的能力;欣赏大自然、艺术与人文思想的能力;爱的能力;追求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能力;安顿嫉妒、忧虑、贪婪、懊恼、悔恨等负面情绪的智慧,以及坦然面对命运的能力。
没有一种帮助值得不惜代价。
心灵不需要一直被耳提面命,只要接受建议,心灵会自己找到解决之道。
如果我们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或是指出他的问题,只会让孩子觉得他被压抑了。如果孩子顺着父母的意思照做了,做父母的会得到自我肯定的成就感,但同时做孩子的会失去自我肯定,所以孩子必须反抗或是漠视父母的建议,这样他才能保有自己的内在肯定。给建言只会适得其反,因为孩子必须逆向操作,才能捍卫他的内在感觉,这种内在感觉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孩子自然也不例外。只有当孩子能够感受到建言带着浓厚爱意之时,他才会心悦诚服地照做。借用故事述说,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既保全、维护了孩子的额内在知感,同时又解决了问题。
世代相传的给予与接受就是一种平衡的表现。如果能够了解 给予的意义在于继续给予 ,而非获得回报,那么心灵就会如释重负,得到解放。
心是不会破碎的,因为心本来就是柔软而开放的。会破的东西都是因为外表有自我保护的硬壳,因为不愿意承受痛苦而把自己包履起来。当我哦们的心冲破这层硬壳后,虽然会觉得刺痛而脆弱,却是林敏自己与他人的开端——《平凡的魔术》约翰·威尔伍德
即使是一点点进步,都能使你免于恐惧。《薄伽梵歌》
生命的常态:人最终都是孤独的,世事无常;人生无法预料,而且经常不是公平的;受苦是全天下人的经验。
***处是活在当下的形式之一:不带批判、不掺杂情绪、没有恐惧或欲望,只是默默地感受现状。
甘愿承受,反而会增强处理无法改变之事的能力。
坏事和痛苦发生了,巨大的解放才会出现。——尼采
如果要为任何一件东西被夺走而哭,就应该那么哭。
我们该如何接收信息?用成人的理性还是孩子气的逻辑去抗议,要求现实对自己破例?
不必固执己见,而是要敞开心扉,接受宇宙对你做的事。没有选择是指没有转圜的空间,也没有回头路可走。当你无路可走时,并不代表你失去了自由,只是表示你能把事情看得格外清楚。一旦没有选择,你就知道该放弃了。放手之后,你会感受到真正的富足与力量,也只有这么做,你才会认识真正的自我。因为你最后一定会领悟,空间不必从杯子里寻找,因为这个经验已经为你创造了空间,空间无处不在。——创巴仁波切
我的生命的目的是创造更多意识。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是于全然存在的黑暗中点燃光明。——荣格
我们的自我ego是意识与理性的生命中心。灵性我就是爱。自我是光明的容器,灵性我则是光明的本体。我们的人生目的就是努力察觉现在被我们是为潜意识的内容。
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让人们融合。人际关系是破除控制欲和特权的幻觉最有力的的工具。亲密和爱能让我们从自我中心的世界得到解放,不再自我捆绑。与他人***享亲密关系能让我们变得完整,爱是是彼此个体化的过程。
其实我们该放弃的应该是依附控制又自恋的神经质的自我,就像荣格所说,如果缺乏有意识的肯定与周遭人的友谊,性格不可能形成。
对命运之爱,也就是以热情与任何状态***处的能力,无条件接受人世间的状况。Amor fati
对健康的成人来说,说出真相是你唯一的防卫与最佳的资源。
我们唯有离开伊甸园后才成为人,唯有认识到童年的结束才能走向成熟。我们拥有并为现在的意识、回忆和梦想全部负起责任的时候,才回归了自己丰满的人生。
优雅的存在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完整统一。——萨姆·基恩
自由联想、***依存、集体无意识、形而上的忧伤
成功就是用自己一生只有一次的生命做自己想做的事。把你的生命拿来做你想做的事,就是寻找你的至福。
在心底深处那些似乎不存在的地方,痛苦就在那里静静地待着。—利昂·布罗瓦
孩子原型,是超越意识领域的重要力量的人格化。它代表每个生命内在最强烈、最难以捉摸的冲动,亦即实现自我的冲动。——卡尔·荣格
强大的完整的和谐的自我能给你自信和控制力。
《价值澄清法》价值观的七要素
1.它必须是选择得来的;
2.在它之外必须有其他选择存在;
3.你必须知道你选择的结果;
4.一旦你选择它,就看重它、珍惜它;
5.你愿意公开表明它;
6.你以它为行动指南;
7.你始终以它为行动指南。
我有权决定自己与谁发生性关系,有权决定如何、何时、何地与另一个人发生性关系。我的唯一原则是,尊重自己和伴侣的尊严。照此,我永远不会做剥夺或者侵犯自己和伴侣的任何事。情感无所谓对错,它们就是单纯的存在而已。你对我的感受是你的情感历史,我对你的感受则是我的情感历史。我尊重你的情感希望你也一样。我不会受你的愤怒、伤心、恐惧或喜悦的操控。
教导内在小孩
感受你的感受
满足自己的正当需求
相信自己的感觉
尽情游戏
诚实很重要
弄清自己的界线
培养责任感
允许失败
尊重别人的感受和需求
客观看待矛盾
练习公平竞争
活在当下?
避免蓄积旧事
注意具体的行为细节
诚实
避免责怪和评判
使用“听”的规则,即听别人说话后,在回答他之前,先重复他的话
避免为一些细节争执不休
顶住压力,除非内在小孩正在受到侵犯
有关矛盾冲突的界限:我生来不是为了接受你这些幻想、信念或者期望的衡量的。我不会接受它们的衡量,也不受它们的控制。如果我们有矛盾,我会公平地竞争和解决。我要求你也这么做。如果你表现出任何侵犯性,我就离开。
我们常常努力让别人走出情感问题,那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情感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如果我能让你不哭,我也就不必感受自己的痛苦。
愿意接受最软弱、最无助的自我,你才可能变得完整,也才可能变得真正地具有力量。你在排斥你的某一部分时,必定会耗费另一部分的精力。接受自己的软弱看起来似乎矛盾,但是你的力量只有在你能接受自己的软弱时才会产生。
你不能知道你不知道的东西。
自我效能感。
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是需要,并帮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便是真爱。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他成为他自己的过程,爱是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以适应这种爱的方式成长。
看不到灵魂的存在,就不知道自己的尊贵;看不到灵魂的存在,我们也不知道事物的尊贵。
对每一个人而言,妈妈都是我们生命中第一个重要客体,而承载母爱的其他客体即是过渡客体。
成熟的父母不会在第一时间去处理孩子的问题,他们会先处理孩子的感觉。
按照幼年与重要养育者的模式对待现在的关系,哪怕原来的模式给自己造成很大痛苦和困扰,也不愿改变与成长,因那比较熟悉。所以,宁可在痛苦中挣扎,也不愿给自己一个自由的现在和将来。不是不能,而是缺乏勇气。成为自己,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所以,不求不助、助人自助是心理咨询的原则。——胡慎之
理解,是以一种双重的方式在丰富自己。——卡尔·罗杰斯
欣赏包括认可、接受、称赞和鼓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健康之爱,是发掘潜能、创造奇迹的最好方法。
及时性、准确性、适时性、持续性、客观性。
欣赏需要有清晰准确的表达,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传情达意。欣赏的精准性。
欣赏的态度。
言简意赅。
偶尔说一句欣赏的话,经常使用欣赏的语言,让欣赏成为一种习惯。
一个人的理性来自于他的整个人生所积累的经验。
自由是创造力的开始
你知道,我们真的都很奇怪,我们是如此渴望自由,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束缚自己。我们的积极主动性几乎丧失殆尽。我们依赖他人来指导我们、帮助我们,对我们慷慨解囊,与我们和平相处。
《治疗束缚你的羞耻感》
《能量循环》帕姆·莱文
《抑郁症的内观认知疗法》辛德尔·西格尔、马克·约翰
《跟大师学催眠——米尔顿·埃里克森治疗实录》
《回到当下的旅程》李尔纳·杰克伯森
《发展的自我》罗伯特·凯根
《平常禅:活出真实的自己》
《老子十八讲》
《家庭疗法:系统化理论与实践》
《正常家庭过程》
《家庭治疗技术》
《如果做家庭治疗——临床实践中的技巧》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
《循环提问-系统式案例治疗教程》
《治疗策略的艺术》
《治疗性结束的叙事方法》
《家庭与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的临床实践》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手册》
《超越家庭治疗技术》
《心理综合疗法:基础文集》
《家庭治疗:概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