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再见电影评论

1995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肖申克的救赎》是《阿甘正传》最大的竞争对手。如果《阿甘正传》是一个梦(是一个黑色幽默的梦,不要当真),那么救赎就是一种人生。生活比梦想简单,但生活远比梦想残酷。而且这两部电影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注定会在一个奥斯卡年里相聚。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当一片羽毛缓缓飘起,生活就转化成了一曲优美的华尔兹,因为无论你得到什么,巧克力永远是美味的。《阿甘正传》永远向我们展示了生活最好的一面,也会让我们永远满足于生活的美好。

忙着活还是忙着死?《肖申克的救赎》将生活变成了一个残酷的选择。在我们简单的生活中,《肖申克的救赎》是一件值得反复铭记的事情。相信自己,不要放弃希望,不要放弃努力,耐心等待属于自己的人生辉煌。这是肖申克的救赎。

虽然最终找到了通往天堂的路,但是这个追寻的过程充满了坎坷。

都是很优秀的片子,至少是那种看完就永生难忘的片子,每次看都会觉得和上一部不一样。面对两部同样经典的电影,奥斯卡评委选择了《阿甘正传》,这让它的影响力和观众接受度远远超过了他的竞争对手。但是,埋在土里的金子终究会发光。这些年来,《肖申克的救赎》开始迎头赶上,吸引的关注度不亚于《阿甘正传》,很多人开始为他叫苦。而且我也完全能理解奥斯卡为什么选择阿甘。

一个美好的人生:即使在最艰难最黑暗的日子里,即使没有希望,死亡就在眼前,他依然用自己的生命和智慧深爱和保护着妻子和儿子。他的勇气和智慧,即使在战争的硝烟中,即使在集中营的黑暗中,即使在最后一声枪响,死亡来临的那一刻,依然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他尽力在集中营的悲惨世界里为儿子创造一个美好的幻想。他告诉儿子,所有的残忍都只是游戏,游戏的奖励是一辆崭新的坦克。所以,他的儿子有足够的勇气度过那些年的风风雨雨。最后,当他登上盟军的坦克时,他的快乐溢于言表,那种快乐是他父亲用生命换来的。他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在暴风雨中为家人创造哪怕一点点欢乐的机会。路过集中营的广播室时,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广播里呼唤妻子的名字。他想告诉她,他和他的儿子还活着。他利用当服务员的机会,为妻子演奏了《船歌》。这首曾经在他们订婚之夜响起的歌,飘过浓雾,给黑暗中的妻子带来了安慰,也让他们一家人变得勇敢,和* * *一起经历了一段灰暗的时光。

在生命的最后一夜,他把儿子安顿在一个铁箱里,然后去找妻子。当他被抓到铁箱旁经过的时候,他知道儿子在看他,所以他假装很搞笑,逗儿子笑。他还是坚持让儿子相信这一切只是一场游戏。不要害怕,永远带着微笑和乐观面对。然后,枪声响起,他去了,他的儿子和妻子终于被解放了。当他们在阳光下拥抱在一起时,他的儿子说:"我们赢了!"的确,在这场大灾难中,他们赢了,因为他们有一个英雄的丈夫和父亲,他的名字叫高瀚宇。

《美丽人生》是一部非常浪漫的电影。年轻的犹太人高瀚宇去了一个意大利小镇,靠开书店谋生。在那里,他遇到了多拉,一个美丽的女孩。然后,是一系列充满智慧、搞笑、浪漫的轻剪辑。最后,高瀚宇和朵拉终于结婚了。镜头一转,他们把儿子从房间追到院子里,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着。

没有什么比幸福突然停止更令人担忧的了。当高瀚宇的幸福生活刚刚开始的时候,他的犹太人身份让他被带到了集中营,而他的妻子,不用去集中营,毅然和他们一起跳上了火车。最真挚的爱情,有时候真的不需要太多的言语,甚至不需要牵手对视,只需要一跳就跟到天涯海角。片中饰演朵拉的演员演技不错,是一种内敛的淡定。当她听到孩子要在集中营被杀的消息时,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站在楼梯上,被身后的人群撞了一下。她用深邃的目光看着窗外。后来她被派去挑灾民的衣服,那种太细心找不到儿子衣服的感觉很到位。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个人最深的爱其实是很平静的,能把他的心撕裂的,往往是解脱的开始。

最后,高瀚宇的儿子和朵拉在阳光下拥抱在一起。他喊道,我们赢了。那时候,他还不知道父亲已经去世。影片以一段旁白开始,以高瀚宇儿子的口吻听声音,他已经步入老年,所以这部影片可以理解为他的回忆。在他的记忆里,父亲还是那么鲜活,这是另一种生活。枪支,炸药,毒气,死亡,饥饿,这些东西看似强大,但最后的赢家只能是人和生命。真正的光明就像是高瀚宇对儿子眨眼的那一刻,意思是无论如何,只要我们不害怕,坚强,快乐,充满希望,生活终究会是美好的,所以我们总会赢。

小八:一个狗的故事:严格来说,《忠犬八侠》不是一部故事片,甚至不是一个故事。剧情很简单,最可笑的是我终于尝到了久违的理查德·吉尔的味道,但雅死了。

我记得梁家辉的一句台词:“我是一个普通人,只有史泰龙的肌肉和理查德·吉尔的长相”,它告诉一个无知的年轻人要注意理查德·吉尔这个名字而不要嫉妒。在后来的《风月俏佳人》中,他似乎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帅。在那之后的漫长岁月里,即使偶尔瞥见自己在hbo的角色,他也毫不在意。对于我这种假小资来说,知道他曾经是偶像就够了。

十多年后,我在《八狗》中再次见到理查德·吉尔,我有了一个印象:老了。也许马的牙齿越来越长,但是兔子死了,太可惜了。带着这么尴尬的感觉,一路下来,已经是泪流满面了。做个好孩子。我真的老了。

影片很安静,音乐简单迂回。一个小镇,一个车站,几个人,一条狗,跨越三代的时间。八公没做过什么大事,救人于水火,与野兽搏斗,工作兢兢业业,体贴入微。它连球都懒得捡,在漂亮狗狗的戏弄面前也不会坐以待毙。这样一只普通的狗,只是和它的主人互相欣赏,只是一场狗驯化的洪水。

如果这就是爱,那只能说是条件反射。在八公眼里,恐怕是不可能看到yy结尾的人狗重逢了。它的等待更不可能来自于坚定的浪漫信念。我们可以科学负责地说话。只是惯性和等待条件反射。但是解构完这些就不能洗洗睡了。为什么它的故事被广为传颂,直到被改编成电影?为什么是在很远的地方而不是我的雕像受人敬仰?

如果你看这部电影,前半部分笑着看,后半部分哭着看,答案不言而喻。你在人狗和谐相处,互相关心的氛围中感受到的久违的温暖,就是答案。在那个美好的旧时光里,人与人之间不缺少爱,牛奶当然更让人放心。影片的魅力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部分被刷到了一边,表现了人与狗之间的感情。在这种最简单最不功利的关系中,这种普遍而宏大的情感触动了更大的人群,震撼了更深的心灵。

电影本身没有疗效,它不是药。但它可以用作麻醉剂,就像海洛因一样。如果它能唤醒你对过去的美好回忆,让你感受到内心的悸动,那么你就不能否认它的功效。大家都熟悉的小镇,互相关心的人际关系,没有电脑游戏和互联网冲击的时代,没有被高楼大厦压制的空间,乌托邦式的天堂...那时候人们不用担心生活节奏快,总有时间和家人相处;那时候的街头巷尾,农村的乡镇,车站,花坛,都不会经常消失或者改变面貌,不管是人还是狗总能找到。

不就是这种怀旧让你在屏幕前猪头猪脑的醒来,咯咯笑着抹眼泪吗?你在电影里感受到你在人们生活中的贫穷,在电影里感受到你在狗眼里的孤独。“忠犬八公”的意义不就是提醒你早就缺失的东西吗?

难怪,理查德·吉尔自己也说看完这个电影剧本就哭了。对于这个经历过风风雨雨,在最繁华的剧场欣赏过风景,也抑郁过的男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故事更能引起他的同情,更能勾起他对平静生活的深深怀念呢?理查德老了,这是我非常关心的。

如果爱情只是狗一样的条件反射,愿这种条件反射永远不退化,永远滋养我们干渴的心。

1900传奇:看完电影,我唯一的感受就是孤独,真的孤独。但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很多次,我觉得他并不孤独。他充满了无穷无尽的音乐灵感,无数的才华和无数流动的音符。其实他并不孤独。他让我们孤独。这个世界上没有华丽的天才,没有天生的庸俗,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没有内心充分的认同和满足,所以我们是孤独的。从1900,我们看到了卑微的自我,自我的缺失,自我的流浪,所以我们是孤独的。

作为一个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人,我们从生到死都被贴上了各种各样的头衔和身份。我们一出生,父母就给了我们一个终生的代号,也就是我们的名字。我们要上户口,十八岁要办身份证。我们是在校学生,工作了还要评职称。别人介绍我们的时候,我们是别人的孩子,父母,朋友,同事。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当这些东西都去掉了,我们还是我们吗?我们还能找到自己吗?1900是没有出生证明的孩子。他不属于任何国家,也没有我们传统的称呼。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材料里都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迹,可能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存在。他没有坟墓存放他的尸体,但他确实存在过,也确实活过。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我一直认为1900的人生是存在主义的体现。他鄙视规则,鄙视这个社会公认的规则。他害怕上岸,其实是拒绝上岸,蔑视上岸。比起外界的认可,他更看重自己的存在。他可以轻而易举地击败爵士乐的创始人,并对他表示蔑视。他可以靠才华赚取无数名利,却不肯把音乐和自己分开。他可以用音乐去探索每个人的内心,在音乐中旅行,寻找自己的爱情,但他不想像普通人一样去追逐。他轻轻地把它扔进海里,收回脚,向陆地走去。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失望的世界里,在世界中的地位是不确定的。一个绝对自由的人,也是一个苦恼无助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面对的未来生活是混乱的,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生命的真正终点是死亡。死亡作为生命的最终归宿,对个体的存在意义重大。所以存在主义者是悲观主义者。在他们眼里,人生就是一场悲剧。

1900人生难免悲剧,这是他自己能预测的。“城市太大了,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我看到了什么,而是因为我看不到什么。无尽的城市什么都有,但没有尽头。我想看看世界末日。上了岸,去哪里?爱一个女人,住一套房子,买一块地,看一个景,走到一个死胡同。我的选择太多了。没完没了。你不怕精神崩溃吗?你怎么能那样生活?我不能抛弃这艘船,我宁愿抛弃我的生命。”

我喜欢闭上眼睛,反复听1900演奏的帮助朋友克服晕船的钢琴曲,想象自己坐在那条船上,随波荡漾。那时,音乐可以吞噬人,让你忘记自己,让你自由,让你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让你非常清晰地感受到存在的乐趣。你可以感受到飞翔、旋转和跳跃,就像初春的旅行和夏天的冲浪。这里只有美,只有存在的美。我觉得这就是生活,有活的美。

后来才知道,人生其实大部分都是孤独的,那种我们放在心里无处安放,又不被世人认可的孤独。1900是孤独的,所以他选择了一辈子不上岸,和那个海上的浮城生死与共。我们呢?我们没有自己的城市。让我们放下孤独,逃离一切不喜欢的东西,这样我们比1900更孤独,更可怜。

很多时候,无论这个世界有多忙多吵,我也只是一个仿佛身处孤岛的人。此时的我是如此孤独却又无城可放。这个城市越来越鄙视孤独。它不允许你孤独。它不会给你孤独的时间。它让你觉得孤独是可耻的。它想让你融入外面汹涌的爱情海洋。它要你上岸,走和别人一样的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路。

如果你拒绝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双重的孤独,外在的和内在的,所以你更孤独。而融入,是一段一辈子都不会快乐的旅程。你踏在土地上那么轻,感觉不到你的存在,还孤独,无处安放。

《牛郎中的春天》:Les Choristes,牛郎中的春天,名字翻译的很巧妙,刚读完大家都露出善意的微笑。简洁流畅的胶片,连颜色都很经济,充满饱和度接近的灰色,让眼睛保持力度帮助嘴角流露出快乐或悲伤。

一部真诚的电影,总能牢牢抓住你。灵魂回归自我需要超过65,438+000分钟,让你评论或批评。然而,它却站在一边,冷眼旁观。愤怒的咆哮,感动的流泪,发泄,收拾,都是屏幕前的自己,似乎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催化剂就是电影。这个时候我就反刍了那100分钟。没有漂亮的带人走的演员,没有花里胡哨的特技,几个孩子气的“问题”孩子,一个秃顶的老师,干净简单的音乐,涓涓细流的故事,激起不了激烈的笑声,笨拙的锉边边角都是温柔...克莱门特·马修(Clement Matthew)是一名热爱音乐的乡村教师,被任命在一所再教育学校任教——一所被称为“池塘之底”的问题学生接待中心。这里的校长和老师都是阴沉阴郁的,脸上都是死板无趣的线条。老师和学生之间唯一的交流就是谩骂和体罚。可爱的新主管无助地看着学生们恶作剧,直到有一天,他偶然发现了这个孩子美妙的声音。孩子们唱歌时的眼神自然是清澈干净的,师生在娱乐的五线谱上学会了理解、包容和爱。

这是一个广泛的主题,但我不能对从阴郁到积极和明确的变化无动于衷。睡前反复回放安宿舍合唱的片段,主唱男生眼中流淌的感激,马修离开时写满孩子稚气字体和深深思念的窗内飞舞的纸飞机,被时间氧化泛黄的老照片。他们应该互相感谢。孩子们帮助马修迎来了他自己的创作春天,这有望让他在看到他们改变时有一种成就感。孩子应该感谢这样的伯乐,发现了优美的歌曲,发现了一个比歌曲更美的全新的自己。音乐确实是不可或缺的,简单的起伏就有了戏剧性的变化。如果马修是画家、高尔夫球手或其他任何职位,孩子们也会很漂亮。爱是基本的语言。或者是之前出现的或者是合作中产生的,渐渐的就变成了依赖信任,颜色看起来也很新鲜。

电影中的成就总是令人动容。因为现实中的贫穷,我在这里渴了,也不厌倦漫谈。写这段话的时候,电影音乐一直在放,但我还是会很容易陷入大自然般的合唱。一种简单的快乐,让他们陶醉,也让我自己陶醉了很多次。

《心跳》:连续看了两遍《心跳》,真的让我心跳。一双儿女,一棵树,一个特别简单的故事,讲得惊心动魄。我感受最深的是,女孩子在十几岁的时候会有一种自我审视的意识,审视自己爱的人是否值得去爱。一旦触动了她的自尊心,她立刻决定放弃那个男孩。我们文化中的“爱”似乎低如尘埃。放弃自尊叫爱情,贱叫真爱。

《怦然心动》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却很丰富。给孩子讲早恋,其实这部片子也讲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尊重和努力,如何看待贫穷,如何接纳残疾的家人,如何维护自己的自尊。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细节是,父母吵架后,马上对孩子说:“我们会解决的,不是你的错。”然后轮流安慰她,说明父母还是相爱的,让孩子放心。所以,孩子会觉得:“我觉得妈妈不容易,我觉得爸爸也不容易。但我很幸运能出生在这个家庭。”慈爱的父母胜过富有的父母。

惊心动魄中,小女孩跑回来哭着说,男孩要当着所有人的面亲她。她妈妈说:“真的吗?”我觉得你需要和他谈谈。”男孩一次又一次地敲门,我妈只是礼貌而抱歉地说:“她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她把自己锁在卧室里。“男孩来自一个看不上女孩家的家庭,但女孩的父母能区分他,把他当正常人看待。

接着说“心怦怦直跳”。我很羡慕美国文化中的这类女主角,就像《UP》中的老女人一样:爱冒险,浪漫,敢于与众不同,聪明有担当,有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能力,充满活力,有爱有情,身心健康。我们大众文化中的女主角,大多是傻傻天真,迷茫乐观,充满感情,等着男主角来爱她们。总之,美国的女主角是一棵树,一棵开花的树,没有男主角也会长得很好;我们的女主角都是花,不完整的花,有的有悲惨的人生经历和身体,等着男人来拯救。

很多人说男生对女生不够好,男生纠结等等。我觉得影片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心智发展是不平等的。很容易理解,小学生总是女生比男生成绩好。女生早熟,男生懵懂,所以女生往往先喜欢男生。男生开始懂事,女生已经开始思考。所以他们两个表现出的是心智上的差距,而不是素质上的差距。最后他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了决定,敢于违抗父亲,对人生观价值观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最后,我觉得美国故事和美国故事最大的区别就是不“纠结”,不管是什么分分合合,就是干脆脆。咱们,不管剧情如何,主要做“纠结”,爱却不敢说,说却不敢做,做却不敢爱,爱却没有名分,有名分却没有缘分...很明显是扭曲的,我们总说这叫“戏剧张力”或者“命中注定”。

这个是5000多,你自己删吧。豆瓣哪个不好。com影评和百度百科?可以去豆瓣找别人。其实老师应该没看过,只是个形式。。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