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秒电影

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张艺谋是观众眼中的“国民导演”。他的电影备受争议,但也屡屡打破票房纪录。

回到当年,一部气势磅礴的《英雄》占据了当年总票房的四分之一,1987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获得了中国首届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可以说在全球电影界享有一定的声誉。但其实我们不知道的是,张艺谋每拍一部作品,背后的故事都比作品本身更感人。换句话说,每一部电影都是由他的内心感受引起的。

1987拍摄的《红高粱》,是张艺谋的成名作,反思当时的流行文化,寻根溯源。张艺谋是插队的,所以对土地、对人民、对农村、对农村有很深的感情。拍这样的题材完全是感性的,是深度体验的,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

后来,1999拍摄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描述了贫困山区的孩子读不起书,最后一个老师走了,但在走之前,她告诉13岁的女孩:“我回来的时候,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这部电影很感人。是张艺谋对自己辍学时悲惨童年和众多被迫辍学孩子的回忆。也体现了物质匮乏时期的精神富足。

张艺谋导演的《我的爸爸妈妈》是一部关于亲情、爱情、家庭的电影。章子怡展现了那个单纯女孩的坚强。当你爱上一个男生,爱就是一辈子。这是张艺谋对“一生只能爱一个人”的纯真爱情的美好向往。

张艺谋从小喜欢武侠,一直想拍一部武侠电影。《英雄》这个剧本打磨了三四年,刚打磨完,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就诞生了,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当时张艺谋就想放弃,怕被当成跟风。好在江志强老板给他找了梁朝伟、张可颐、李连杰、甄子丹,让张艺谋释放了对武侠片的个人感情。最后《英雄》问世,大获成功。

至于邓超夫妇联合主演的电影《影》,张艺谋采用了全新的黑白水墨画风格,却让权力与欲望掩盖下的血雨腥风画面更加清晰。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就是张艺谋把电影演的超越了摄影的高度。每一帧都像一幅美丽的画,但影片的内在核心其实和他自己有关。

因为家庭原因,辍学后,张艺谋做过搬运工、放羊、织布工。后来进了北京电影学院学摄影,也是很大的奋斗。大学期间,我更是命运多舛。我进进出出,辍学,然后入学。这些不幸的经历,都让张艺谋学会了“忍”这个词。

所以在张艺谋的很多电影里,我们都能感受到一个无形的“牢笼”笼罩着,主角的隐忍也是他经常刻画的一个人物。所以是角色本身,而不是张艺谋含蓄地表达自己。

张艺谋的性格隐忍低调。除了宣传自己的新作,他很少露面,更不愿意把自己的私生活暴露在世人面前。他性格内向,看问题透彻:当他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和评价时,与其愤愤不平,不如听天由命,隐忍。邓超演的“影子”就是张艺谋本人。无论命运对我多么不公,我都选择隐忍面对。

正在上映的《一秒钟》是张艺谋今年的最新力作。这部文艺片的核心其实是在说他对电影电影的感情。张艺谋创作《一秒钟》的初衷是:“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看电影’的故事。电影急转的声音带出一种久违的味道和情感,令人感动。”

对于一个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导演来说,有一种对电影电影无法割舍的感觉,电影记录了一个时代电影的发展和观影的模式。那时候电影电影不亚于节假日,热闹非凡。人们的欢呼、惊叹、激动、狂喜全部释放出来。那种感觉和现在买电影票去电影院看是不一样的。

随着物质和技术的进步,看电影变得方便快捷,但那种感觉和情怀终究没有了。所以,一秒钟是张艺谋对自己青春的回忆。大导演张艺谋处处表现自己的小情怀。有些电影是他插队经历和体验农村生活的回忆,有些则是他对个人成长的感悟和描述。

有些电影是关于他青春的追忆,有些电影是关于他对纯真的向往,有些电影是关于他对人性的思考,对权力、欲望、人生的反思,有些电影是他个人兴趣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