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幽门罗杆菌

资料来源: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内科部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 曾屏辉

专长:消化道疾病、

内视镜检查、腹部超音波

什麼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其螺旋状身材加上所具有的多条鞭毛,使它进入胃内後,可迅速穿入胃黏液层,躲过胃酸,到达胃上皮细胞表面的中性环境。此外,幽门螺旋杆菌含有大量的尿素脢,可分解尿素成为碱性的氨,中和胃内强酸。这些特性使它成为目前所知唯一能够存活於胃中的细菌。目前幽门螺旋杆菌已被认定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癌之发生有密切关系,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列为第一级致癌因子,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可见一斑。

幽门螺旋杆菌是如何传染的?

幽门螺旋杆菌究竟是藉由哪种途径进行传染,尚未十分清楚,目前最广为大家接受的推测是「人对人接触传染」。幽门螺旋杆菌经由人体的肠道混在粪便中排出体外,污染食物或水源,再经人口吃到胃内造成感染。此外,胃液里的幽门螺旋杆菌,经由逆流而到达口腔,存在於唾液、齿缝或牙菌斑上,再经由唾液或口对口的接触造成传染。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通常在小时候得到,特别是妈妈传给小孩,因此,父母亲若是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其子女感染机会则大大提高。此外,经济越落後的地区,人口越拥挤,卫生状况愈差,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越高,至於男女的感染率则大致相等。至於台湾地区居民,大约一半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但近年来个人卫生习惯及整体饮食卫生有长足改善,年轻一辈的感染率则明显下降。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得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是没有症状的。有些人可能出现一些轻微肠胃道症状,例如上腹部疼痛、腹胀、消化不良、没有食欲、恶心或呕吐,严重时则可能形成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若不加以治疗,可能造成并发症,例如胃肠道出血,包括吐血、解黑便或血便等表现,或是肠胃穿孔,造成腹部剧痛、腹膜炎,进而危急生命。此外,若只有治疗溃疡,没有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溃疡可能会反覆发作,长期下来可能造成胃或十二指肠变形或狭窄,食物更不容易消化及排空。

如何检查幽门螺旋杆菌?

对於有胃肠道症状的患者,要确定是否已经有胃炎、消化性溃疡或胃癌,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上消化道内视镜检查,直接看到溃疡等病灶的位置、大小、侵犯深度。有些病人不敢或不适合做内视镜,则可利用上消化道摄影来检查胃或十二指肠是否有溃疡或肿瘤。若要进一步检查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考虑的方法包括:内视镜下对胃黏膜直接切片进行病理检查、细菌培养或快速尿素脢检查。另外,一些非侵入性方式包括:碳13幽门螺旋杆菌呼气测试、血清学抗体检查及粪便抗原检查。这些方法虽都有其优缺点,但均可以检查患者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提供医师治疗时之参考。其中,碳13幽门螺旋杆菌呼气法检测分析,安全、方便且准确度高达95%以上,常被用来作为筛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追踪除菌效果是否完全的工具。至於血清学抗体检查,只需要抽血检查,常用於一般健康检查,但其准确性较低,仅能代表过去或现在曾经有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因此,即使除菌成功後仍有可能出现阳性。

如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根据当前医学研究,并非所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都需要进行治疗。目前国际***识会议强烈建议治疗的适应症及对象有:消化性溃疡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癌的患者、萎缩性胃炎、胃癌接受过胃切除手术後之患者、胃癌患者的一等亲,及病患本身有治疗的意愿者。此外,功能性消化不良、长期使用非类固醇消炎药、胃食道逆流需长期使用制酸剂或有无法解释之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也建议接受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最常使用的就是所谓三合一药物疗法,除了用质子帮浦抑制剂减少胃酸产生外,还要加上两种不同的抗生素,七至十四日的疗程即可达到80-90%的根除成功率。少数第一线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其体内之幽门螺旋杆菌可能对使用的抗生素已产生抗药性,这时常要用第二线或第三线的药物组合才能治疗成功。

如何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虽然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途径仍不十分清楚,随时保持环境卫生及养成良好个人习惯,就是最好的预防方法。饭前要洗手,以免因误食胃幽门螺旋杆菌而被传染。家庭成员若发现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宜尽快就医除菌,可减少家庭中相互传染机会。对於需要处理检查器械或患者排泄物、胃液等分泌物的医疗人员,尤应特别小心,才能避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成为传染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