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和吕不韦
李斯初到秦国,拜到了吕不韦的门下,成为一名门客。吕不韦此时是秦朝最风光地商人,而且很有政治投机头脑,和赵太后的关系更是传得沸沸扬扬。李斯本人是穷苦孩子出身,拜师荀子,学成之后要立志过上等人的生活,所以他抓住各种机会。
他头脑灵光勤恳踏实,很快就被吕不韦发现是个好苗子,嬴政十三岁刚刚登基,吕不韦就把李斯安排在了嬴政身旁,嬴政虽然只是少年,但是他心明眼亮能容大忍,只是他羽翼尚未丰满,需要有人出谋划策,所以李斯来的正是时候。
吕不韦不仅把持朝政,在后宫和赵太后苟且的事,更是人人皆知,随着嬴政逐渐长大,吕不韦想逐渐退出是非之地,这个仲父的位置让他越来越惶恐,于是,他推荐了一叫嫪毐的面首给了赵太后。
这个嫪毐自称是假父,还和赵太后生下了两个儿子,为了掩人耳目,他们一直生活在外面的离宫。仗着太后的威严队伍逐渐壮大,也开始膨胀起来。有一次在酒席上和一个大臣吵了起来,大喊:“我是皇帝的假父,你竟敢惹我!”,大臣事后禀告了嬴政,嬴政趁机派人去离宫打探虚实,而嫪毐首先自乱了阵脚,他竟然筹备军队造反。
有远见的嬴政
公元前238年,嬴政一举打败嫪毐,将其车裂,并摔死了他的两个儿子,吕不韦吓的魂飞魄散,他和嬴政多年的政治关系终于结束了,他被流放到了巴蜀,但是很多诸侯国的宾客没忘记他,他家的门前经常车水马龙。
嬴政对他的恨是到了骨子里,写了一封信给他,对他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和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自称仲父?”,吕不韦看到这里,心里一凉,该来的迟早得来,为了族人的安全,吕不韦将毒酒一饮而尽。
君臣之间的相处,世界观一致,就会互相欣赏。嬴政想的是秦如何吞并其他诸侯国,但是这些大动干戈的战争,比拼到最后都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国家的快速崛起,兵力的充足、粮资的储备,都是需要长远布局的事。而李斯的法家思想,不仅能教化百姓,更能约束百姓,战时披上铠甲就是士兵,冲锋上阵补充兵源;闲时休 养生 息,在家务农为国准备粮食,百姓邻里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揭发,活生生的把普通百姓变成了宝贵资源,这一切的规则制定都源于法家的治国谋略,秦国也因此在短时间内做好经济储备,为以后的快速崛起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李斯生于忧患,十分渴望权力和财富,对机会的关注和渴望远超于常人。秦朝不断发展壮大,李斯看到消灭六国的机会来了,对秦王说:“成大事者,必不错失良机”,“先灭韩,以恐他国,六国大业可成矣!”,此话正和嬴政的心意,遂派李斯为长史,依李斯的谋略去离间六国,在李斯的努力之下,六国的内部开始逐步被破坏。
李斯的离间策略简单粗暴,对各国的有影响力的人物,用收买贿赂的方式试探,对贪婪的人很快被重礼收买,而有气节的人则被设圈套暗地杀掉。离间各诸侯国关系的策略,实则是攻心战,不堪一击的脆弱关系,瞬间瓦解,六国君王势力得到削弱,而不费一兵一卒。李斯的权谋策略,帮助嬴政在扫平六国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废分封,开启郡县时代
嬴政在39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他为了彰显自己的功劳,称自己为黄帝,代表有三皇五帝之德。统一后,首先第一件大事就是确定制度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大臣们的意见开始不一致,当时的王绾提出采用分封制,很多大臣纷纷附和,当时看来这个制度是大家熟悉的,但是李斯坚决不同意,两人剑拔弩张,而嬴政则是静静的倾听。
李斯慷慨陈词:“分封制,导致国家力量四分五裂,这也是周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大秦刚刚完成统一,岂能倒退回去,秦战死的士兵鲜血岂不是白流了!”。继续,李斯提出了他的政治主张,这个影响中国两千年的政策主张,就是郡县制。嬴政是个开明的皇帝,他仔细分析其中的利弊,最终支持李斯,他把全国分为36个郡,郡以下为县,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统一文字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设立丞相的职务,而之前的王绾本是丞相之选,但是因他支持分封制,而李斯提出郡县制的新主张,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李斯顺理成章的成为秦统一后的第一任丞相。
六国统一之后,因为各国的使用的古文字不统一,在书写上更是多种多样,在沟通交流上产生了障碍,李斯提出“书同文字”的建议,秦始皇是个改革进取的皇帝,放手让李斯去安排。
李斯不仅是政治家,还是书法家,他提出首先禁用各诸侯国的古文字,统一使用秦国的小篆,李斯为了推广使用小篆,还亲自创作《仓颉篇》七章,作为学习的范本,供国人临摹学习。不久之后,李斯又优化了小篆,采用更简单美观的字体隶书,作为国家的标准字体。
从此,隶书开始兴盛,一直到魏晋楷书的流行才被取代,隶书在 历史 上承载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而这背后都是李斯的功劳。
统一度量衡
同样,各诸侯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因为度量衡的混乱而焦灼,李斯建议采用“寸、尺、丈”为长度单位,采用十进制的计数方法。在计量上,采用“合、升、斗、桶”为单位,同样采用十进制。衡制采用“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度量衡固定以后,李斯为了有效统一制式,又重新制定了统一的器具,并且从法律政策上加以统一,保障从制度到实践的统一性。
而两千年来,这种度量方式始终延续下来,甚至当今生活中偶尔还会用到,比如“缺斤短两”这个词,百姓人人都很熟悉。
统一货币
在经济贸易上,李斯向秦始皇提出必须要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统一货币。秦以外的六国的货币,同样有诸多问题,这一举动在当今经济领域仍为神来之笔。
货币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每镒重二十四两,以铜半两钱为下币,一万铜钱折合一镒黄金。并严令珠玉、龟、贝、银、锡之类作为装饰品和宝藏,不得当作货币流通。同时,规定货币的铸造权归国家所有,私人不得铸币,违者定罪等。
在钱币的铸造上,李斯又提出以圆形方孔为半两钱,不仅使用方便,还十分便于穿绳携带。从大秦一直到大清,一直沿用。
修建高速路
秦始皇最大的爱好就是出巡,他曾多次巡行郡县,大秦的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交通要道,是保障政令迅速畅达的一个关键,李斯开始着手修建驰道,而驰道就是专门为天子修的御道,也是各郡县之间的大道。
李斯以咸阳为中心,陆续修了两条驰道,一条向东,到今天的河北山东,一条向南,到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苏等地。而驰道的修建,有严格的规定,路基必须坚固高出两旁便于排水,也代表国家的根基稳固,宽度为50步,道路两旁还得隔三丈就种植树木,以彰显国家的威严,不许路上长满野草,大树不仅可以为路人遮阴,还可以标记里程。
普通的官员和百姓只能行走路边,道路中央一般人没有权利行驶,而中间就像皇家御用的高速路,车队畅通无阻,在当时的环境下确实是个好的政策,行军或者重大消息的传递就会快很多。
后来,李斯又在云南等地修建了五尺道,方便中原和西南的交通运输。与此同时,李斯还规定车轨的宽度为六尺,保障车辆在道路上畅通无阻。
李斯在当今看来,仍然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眼光,他的思想远远超出了他的时代,法家思想在他的前半生政治生涯中,为他添光助彩,运用的炉火纯青,也为后世创造了不朽的功绩。但是他的后半生,他把法家思想用于极端化,也因此招来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