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战时使馆区是怎样的?

1989年8月2日,一个星期四的凌晨。正当190万人的科威特还在睡梦中,从科伊边境传来了轰鸣不绝的坦克声,划破寂静的夜空。顷刻间,10万之众的伊拉克军队从天而降涌入科威特,科威特沦陷。

世界震惊了。联合国安理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对伊拉克的侵略行为予以制止,但都未能奏效。随后,联合国安理会又制定了一系列决议,限伊拉克于1991年1月15日之前撤出科威特,否则就要对其施以武力驱逐。

然而,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态度强硬,坚决不肯退让半步,并一再警告美国,如果美国及其盟国敢于动武,就将使他们落入战争的陷阱。到时不仅在伊拉克,甚至整个阿拉伯及至全世界都将变成战场。

萨达姆的警告并未能阻止美国及其盟国的军事部署,他们迅速在海湾集结了70多万人的部队。双方都在调兵遣将,大战一触即发。

而与此同时,在使馆区,相同观点的国家使馆人员相聚一起。随着战争爆发时间的临近,使馆的活动日益频繁。各国使馆的官员们都纷纷登场了,扮演着各自的政治角色。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科威特、丹麦、沙特等国纷纷加强其安全措施,并向中国政府提出请求,要求重点保护。

此时的使馆区,到处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给哨兵增加了无形的压力,他们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面对着纷乱的中东局势,如何维护好“维也纳国际公约”,保卫好驻华各国使节的人身和财产的绝对安全,使任何将北京使馆区变为战场的企图化为泡影,这艰巨的考验又无情地摆在了警卫战士的面前。

他们遵照上级指示,自1991年1月15日,就进入了紧张的备战期,在使馆区增加了两支特别巡逻队,同时在美国、法国、英国、伊拉克、科威特等大使馆外,各增加一组巡逻哨。

就在外事警卫支队增兵布阵的时候,15日12时5分,英国大使馆安全官从使馆出来,手里小心地捧着一个邮件,对正在门前执勤的哨兵王庆胜说:“这里面有危险品。”安全官把邮件轻放在哨楼里,快速返回使馆。

王庆胜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即打电话向上级报告。这个邮件是安全官在检查每天的邮件时发现的,说明英国使馆内已经加强了安全措施。

李绍季副政委、王志强处长立即赶赴现场,北京市公安局的同志们也相继赶到。

英国使馆送出的可疑邮件,是一件“国内特快专递”纸袋。寄自:广州市东山区达道路西元岗三幢,署名:黄小穗。

由北京市公安局防爆专家小组初步鉴定为“邮件小型爆炸物,”这是出现在我国的第一起“邮件小型爆炸物”。

为此,国家有关安全部门的领导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并三令五申,使馆区不能出事。中国自建国以来,从未发生过爆炸使馆之类的恶性恐怖活动,在国际上被誉为“最安全地带”。

次日上午,美国大使馆一秘向哨兵通报,美国驻马尼拉、雅加达的使馆先后遭到袭击,死一人伤多人。使馆区各驻华使馆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很震惊,更加强了自我防卫。

自22日11时起,德国使馆对所有入馆人员进行人身安检。

22日12时,美国使馆召集所有多国部队国家在沙特使馆召开紧急会议。

尽管中国政府多次声明有能力确保驻华使馆及人员的安全,但是恐怖分子的活动,仍使驻华使馆的外交官担心自己的安全。

23日10时50分,印度使馆住宅区的一所小学的50多名学生家长,表示对孩子的安全担忧,其中有土耳其、孟加拉等国的孩子家长请求使馆警卫支队予以保护。

26日15时35分,突尼斯驻华大使的儿子外出很久没有回来,大使让中国秘书告诉哨兵,在大使儿子没有回来之前,任何人不准进入使馆。

气氛如此紧张,不亚于一场没有硝烟和战火的战争。外事警卫大队的官兵们每天都高强度工作,高负荷运转。

一双双警惕的眼睛注视着使馆区的每一个角落,一支支巡逻队巡视着使馆区的每一个地方。

一个个安全隐患被排除了,一件件突发事件被妥善处理掉了。

在紧张和压抑的氛围中,外事警卫哨兵度过了艰难的半个月,他们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用行动再一次证明,中国政府有能力保护使馆及人员的安全。

2月15日23时50分,一名日本记者向日本使馆门前的哨兵提问:“有消息说,伊拉克已经从科威特撤军,你作为中国公民有何感想?”

哨兵钟庆斌敏捷地回答:“希望海湾战争尽快和平解决。”

是的,爱好和平是全人类的***同愿望,作为外事警卫部队的官兵,如此的回答是最贴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