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学历不可以看出他的知识水平~

在中国青年报会议室,一场30名北大、清华等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和惠普、西门子、NEC等5家跨国公司人事经理的对话。

“‘世界500强’公司不喜欢前10名的学生,喜欢前三四十名的学生,是不是这样?”

安若鹏(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本科生):我已经参加了一些外企的面试,发现很多“财富500强”的公司不太喜欢招top ten(前10名)的学生,而往往喜欢招middle thirty(前30名)或middle forty(前40名)的学生,是不是这样?

谢克海(西门子人事部经理):我想你误解了。任何一家跨国公司都愿意招最好的学生,没有专招二流人才的。因为产品要是一流的,必须靠一流的经理、一流的员工来保证。只不过你的top ten可能不是我们认为的top ten。

西门子公司招聘,没有笔试,也没有心理测验,只有面试。但我们的面试者全都经过严格培训,对每个职位需要什么能力、素质非常清楚。西门子有一个全球性的人力资源题库,一个小时的面试,前5分钟测什么,后10分钟测什么非常严格,最后都有结论。

对大学生我们从三个角度考察:知识、经验和能力。知识主要看三个方面:技术知识、业务知识和市场知识;经验要看四个方面:项目管理经验、领导经验、专业经验和跨文化经验;我们还有对17种能力的考察,在这里就不细说了。

李琦(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研究生):我有一个同学本科毕业后就到外企工作,如果我现在去那家公司,肯定就是他的下属,薪水也比他低。我跟他说:“我真不服气,在学校时你是在我后面的……”

张春弟(NEC人力资源室副主任):以前在学校你比那个同学学习好,也可能是他的领导,但这几年过去已经有了一个变化,他在公司一直做,积累了很多经验,有可能进步了……

李琦:我也进步了,我也一直在学习呀!

张春弟:按照你的逻辑,你曾经是他的领导,你就一定还能成为他的领导?

孙燕梅(美国礼来亚洲有限公司公***关系事务经理):可不可以这样解释:这儿有一个跑道,你的朋友可能原来不如你,但是他早已经在上面跑了,你这时候才要上跑道,起步时自然要落在他后面……

一学生:他现在正在跑,你在热身,跑着跑着你就会跑到他前面了,你的加速度比他大……

孙燕梅:那不一定,他的加速度可能比你还快。

谢克海:我们不要再有一种误解,认为读书就一定比工作学得多。什么叫学习?书本的学习只是一方面,还有一种学习是观察、实践。比如,你的朋友在公司中,他周围有很出色的员工,他通过观察学到了很多。对企业来说,你的两三年研究生学习经历,与他这几年的观察经历相比,他的产出量比你的还要好。

李琦:如果我们之间的差距很小的话,我可能很快能赶上,但现在有可能我们之间的差距很大,不一定能赶上。

谢克海:关键是你的能力素质怎么样,看你有没有潜力,如果有潜力,你肯定能赶上,当然有时还得看机遇。

李琦:可能正像谢先生说的那样,3年前公司的机遇很好,但是3年后我再来时,机遇没有了……

谢克海:我可不认同这是我的观点。

张春弟:机遇确实很重要,但是机遇绝不只有一次。

葛永基(惠普人力资源营运总监):学历可能很重要,你有一个较高的学历,能加入到公司,但是进来以后,更重要的是看你的表现。再高的学历如果表现不出来,也不会有合适的位置。

谢克海:我完全同意葛先生的意见。我曾经在公司搞过一个小小的研究,把西门子公司里所有高层的人放在一起,看他现在的职位与学历或海外留学经历有什么关系。结果发现没什么关系。

张春弟:我们某个公司人事部曾招了一个博士,他的知识水平和外语水平很高,但是沟通技巧差了些,结果适用期满了后,我们请他离开了。相反,另外一个人事经理,他没有上过大学,但是非常踏实地工作,现在已经是这个公司人事部的部长。

李琦:其实我的那位同学现在也不平衡,他说:“我还不服气呢,某某同学在学校的时候比你我都不如,在国外读了两年书,现在回来薪水比我拿得还多。”是不是国外的学历真的比国内的学历香呢?

谢克海:各有各的优势。他有文化上的、语言上的优势。但如果你是一个有潜力的人,通过你的学习、观察,你一样能做得很好。

葛永基:为什么会看重外国的学历?MBA也是外国的比中国的好呢?中国的MBA教授大多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也没有市场的观念,往往从文字到文字,最多是把听过的例子用到课堂上。而国外很多MBA的教授在公司中工作过,进行研究后再教学。MBA是经验教育,是思想的激荡,不同的经验相互交流,从而产生很多新的思想、很多新的创意。所以一些外企会更看重外国的学历。

王维岭(三井物产业务副总经理):现在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做部门经理,他一年的工资相当于20甚至30个中方雇员薪水的总和。为了降低这种经营成本,很多外企有这样一个趋势:扩大本地人员聘用的比例,特别是高层的管理人才。在我们公司已经开始把日本人的重要位置逐渐过渡给中国雇员了。

“据说,外企很重视发掘员工潜力,但为什么招聘时把专业限制得很严格?”

李德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生):我想进外企就是看重它给我选择和培训的机会,让我找到合适的位置。为什么绝大多数外企招聘时,都把行业或专业限制得很严格?

葛永基:招聘是根据公司的业务情况和实际承受能力决定的,一般都会严格地定义每一个岗位:责任是什么,“must”(候选人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want”(候选人最好具备的素质)是什么。一般人事部门会先把完全不合适的简历拿掉,然后由不同部门的经理适当筛选(这时must很重要),最后安排面试。

李德建:我是学电子工程的,但我觉得我的沟通能力非常好,肯定能做好marketing(市场),也特别想做。可面试我的公司瞄了一下我的简历就搁一边了。其实这时我并没有决定向哪个方向发展,但公司已经把我筛掉了。

葛永基:它的must你没达到,当然被筛选掉了。

孙燕梅:应该说公司选择你、你选择公司是一个双向选择,个人不能把被筛选掉的原因完全归于公司,也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一个有经验的市场部经理肯定比你更了解情况。你说自己的沟通能力非常好,想做市场部的工作,这只是从你个人的角度而言。想问题的时候不要太局限,你没有做过,并不是真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