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话亭为背景的电影
多于的我不想说,大家都一样,给你再推荐一部片吧,《手机》也是科林·法瑞尔主演的片。
一个男子被一个变态杀手封闭在一个电话亭里不得脱身,只要离开他电话亭就会被打死。全部的情节就在一个电话亭周围展开。虽然表现的空间非常狭窄,却依然高潮迭起,刺激不断。
如果仅仅从故事题材(变态杀手行凶,主人公最后死里逃生)和诸种悬念桥段的编造(主人公使出浑身解数,同时外部因素的不断加入)来看,这部电影倒也没有太多的新意。最大的创意就在于:如何在一个电话亭周围展开跌宕起伏的故事。
电话亭在曼哈顿58号大道上,因为现场被观众包围,只剩下前后不超过150米的街道作为全部的场景。如何不让观众对翻来覆去出现的那点空间生厌,而又不离开故事发生的现场,导演实在是动足了脑筋。他并没有单纯依靠有限的场景,因为无论变化多少机位,总归还是在那么点大的地方附近。那么只有用别的办法加快故事节奏,吸引观众注意力,以及丰富画面表现的内容。
一方面当然是依靠剧情。杀手不是单纯的行凶,就象《七宗罪》里的凶手是为了传道一样,这个凶手似乎也有一些个人的精神追求。而科林·法瑞尔饰演了一个娱乐圈的骗子,靠东拉西扯的骗人吹牛为生。终于被人用枪堵在了电话亭里,被逼着忏悔、道歉。我们应该习惯了如今的警/匪类型片,没有单纯的善与恶,没有纯粹的英雄或罪犯,道德的判断不再被作为情节前进的主要背景。如何制造出一个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追求过程的丰富和悬念的新颖,并且是此类电影的价值所在。实事求是的说,《电话亭》在这个方面仅仅是差强人意。故事本身没有太多的嚼头,也没有《七宗罪》那样的峰回路转,基本上是在情理之中发展下来。
好在科林·法瑞尔的表演没有让人失望。全片基本上就靠他一个人支撑着所有的剧情。无论是气质、感觉,规定情境中的反应,都很准确而自然。另一个主角,那个杀手,基本上没有露面,单纯地依靠电话里的声音来演出。至于其他的演员,比如警长,也可圈可点。(好莱坞的好演员实在是太多了。建议大家注意一下本片以及其他美国大片里的群众演员,一般来说都比咱们电视剧里的配角甚至主角要强一点。)
剪辑是本片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几乎没有长镜头,全是快速而细碎的切换。视觉节奏的迅速变化使故事氛围更加刺激紧张。当然,这样紧张的故事怎么少得了音乐的帮助。我怀疑导演以前拍过MTV,快节奏的纽约街头音乐和剪辑的节奏以及故事的前进非常吻合,看得还是很过瘾的。
导演在不少地方用了画中画的技术,既从情节上更完整的交代了剧情的进行,也起到了吸引观众注意力,丰富画面表现内容的作用。毕竟,就象我们刚才说的,如此局限的场景不足以维持全部的电影时间,一定要有些新鲜酷辣的因素。
大家可以注意到一个细节:片中打了N个电话,所有的通话声音都是被处理成电话中声音的效果,惟有杀手的声音不象是在电话里,倒象话外音一样,在观众背后响起。这个效果还是很有意思的,强化了那淳厚而危险的声音,让人不寒而栗。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非常酷的电影。它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即使没有广阔的空间和多变的视觉元素,电影依然具有足够的魔力来刺激观众的神经。当然这需要制作者们的高超功力。虽然本片从取材到立意都乏善可陈,但毕竟只是在一个电话亭的方寸之间里辗转腾挪,而依然达到了惊险片的娱乐效果,这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全片始终在高度紧张的节奏下进行,悬念一直维持到结束和未来。按照它的结尾来看,续集是免不了了。但是全部的创意还是不会离开下面这句话,也是本片作为点睛之笔的最后一句台词:
Isn't it funny? You hear the phone ringing, it could be anybody.
But the ringing phone has to be answered.
Doesn't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