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南门立木是什么典故
“城门立木”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商鞅是战国时期十分有名的改革家,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但他的改革一开始并不顺利,因为人民被贵族压迫的太久了,所以当法令颁布之后,人民并不相信他,认为法令并不会真正的实施。
为了取信于民,顺利推行变法,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百姓:“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
以表明没有欺诈,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扩展资料:
“城门立木”的故事,是商鞅打破固有思维的开始,他叠加民众的信任,激发民众的上进心,才将秦国从一个泥潭里面渐渐拉出来,成为后来的强国。
秦国在秦穆公之后,也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混乱期,士大夫与嬴姓家族之间也有着很多的摩擦与矛盾,在这混乱的局面中,民众对于嬴姓家族失去了信任,同样对士大夫阶层也没有好感。
士大夫之间的相互攻杀,以及士大夫阶层对于嬴姓家族的攻杀等都将民众对于秦国的信任消耗殆尽,这些阶层只顾着自己的利益,没有在意当时整个社会的民生、经济发展,造成贵族能够活得很舒坦,但是民众却依然穷困潦倒。
打仗的时候民众要上,但是到了奖赏的时候就只能贵族优先,民众依然只能过清贫的生活,土地荒废、商业停滞,秦国也就只能越来越穷。
百度百科-商鞅南门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