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电影
2019暑期档,动画电影《哪吒从天而降》,被冠以“国之光”“票房黑马”的称号,被启发去电影院看“两把刷子”“三把刷子”的人络绎不绝。这几年关注中国电影的人应该对这个场景并不陌生,这让人们想起了之前《西游记》《大鱼海棠》《白蛇传》等电影上映时的场景。
2015《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票房奇迹,甚至给中国电影业带来了一个新词“口碑营销”。如今《哪吒》上映14天,票房已达30亿元。某平台软件预测其总票房最终将超过45亿元,有望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史上的前三。无独有偶,上述四部“爆款”电影都获得了《国之光》等称号,并且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对中国经典文学或民间故事的创造性改写。
经典文本的视觉改编是一种内容的重构。对中国文化的改编和诠释始终根植于中国电影的创作传统,尤其是在动画电影史上。新中国成立后,以上海美英厂的作品为代表,如《神笔》、《孔雀公主》、《过猴山》、《鹿钟书》、《莲花灯》等。,中国电影的民族追求以影像的形式实现了。
西方话语在文体和技术上的创新和超越,以及它们对经典文学或民间故事的视觉化重新诠释,为“中国故事”注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符号,形成了国际公认的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国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