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新学员展开仪表大航线飞行训练,这需要掌握怎样的基本能力?
在飞行训练中,必须遵循教育和训练的规律。飞行技术训练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知识教育,其突出特点在于技能教学。驾驶飞机在三维空间高速运动,不仅需要口碑,还需要手把手。许多飞行安全事故是由操作员不熟练的日常技能引起的。常规技术并不神秘,主要体现在基本的驾驶技术上。由于导航飞行的机会不再多,飞行生产中人工操作的机会也很少,再加上每年的再培训时间宝贵,重点覆盖了安全风险高的难学科目,一些单位改用人工操作后纠偏能力较弱,往往无法控制飞机的惯性,造成飞机跑偏、冲出跑道、甚至擦发动机擦尾等严重不安全事件。
视力是最重要的视觉功能,主要是能够帮助我们感知外界的东西。飞行过程中需要良好的视力。现在飞机设备不断改善,但是不能完全代替眼睛。视力是正确观察各种物体的最重要的功能。视力下降,观察距离接近,远视力1.0时可以发现3000米远的飞机,下降到0.8时只能发现2500米远的视力为0.7时,只能在2000米以内的距离发现飞机。另外,各种仪表显示的数据信息需要飞行员正确阅读,不能正确接受视力,不能正确接受视力。
在飞行中,机组人员经常暴露在大气压力的剧烈变化中。比如歼5飞机反转一次半,20秒多一点就会降低高度3000米左右,对中耳影响很大。中耳腔通过咽鼓管与鼻咽腔相通。平时咽鼓管口关闭。只有吞咽、打哈欠、叫喊或捏鼻子时,咽鼓管口才能暂时张开。正常人平均每分钟开一次,睡觉时每4-5分钟开一次。只有经常打开,才能使中耳腔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平衡,保持鼓膜的正常位置和运动,传递声波维持正常听力。由于咽鼓管口起单向阀的作用,中耳腔内的气体容易流出,不易进入。
飞机上升时,外界气压降低,中耳腔内气压相对升高,一部分空气会通过咽鼓管扩散出去,从而达到中耳腔内外气压平衡,鼓膜处于正常状态,一般对听力没有影响。飞机下降时,外界大气压力逐渐增大,中耳腔内的气压相对减小。此时咽鼓管无法自行打开,外界空气无法进入中耳腔,必然导致中耳腔负压。
中耳腔内外的压力差越来越大。这时,适当的动作(如吞咽、捏鼻子、吹气等。)必须采取开放咽鼓管口。外界空气进入中耳腔,达到内外气压平衡。如果咽鼓管口因鼻咽腔内的急慢性炎症或肿瘤而堵塞,或者咽鼓管口因狭窄或炎症而堵塞,则咽鼓管口无法正常打开,中耳腔内会形成很大的负压,引起航空性中耳炎。所以耳压差的人是没有资格坐飞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