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什么意思?
释义: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用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读音
bù fèn?bù?qǐ,bù?fěi?bù?fā
注释
(1)愤:心中想了解却有困难。。
(2)悱:音“匪”,心里有意见想表露却说不出来的样子。
(3)隅:音“鱼”,角落。
(4)复:意思指不会再继续教导。
原文
子曰:“不愤(1)不启,不悱(2)不发。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4)也。”(《论语·述而第七》)
出处
出自《论语·述而》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研析
孔子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积极与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