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会丢失六岁以前的记忆?心理专家的回答细思恐极,是什么?
长大后,妈妈总和我们提起我们小时候的趣事,从别人嘴里听到关于自己各种各样的奇葩事情,我们都觉得难以置信,因为我们对此没有丝毫的记忆。
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我们对婴幼儿时期的事情没有记忆呢?尤其是6岁以前的记忆,那时候的我们,对世界的印象究竟是怎样的?
经研究发现,婴幼儿不是没有记忆,在十个月的时候,就能对眼睛看到的、听到的,能够极强刺激自己感官的事物留下印象。
学者曾做过一个研究,给一些仅八个月的婴儿看一些色彩明丽的图片、听一些极具旋律的音乐。等到他年龄成长到一定程度以后,再重现曾经的图像、音乐,对此依旧能产生特别的反应。
另外一项研究显示,大多数小朋友在3岁时,能回忆起一年前发生的很多事情,并且这些记忆的存在时间还不短,会持续到5岁左右。
而大部分8、9岁的孩子,依旧能回忆起3岁以前的小部分经历,大约35%左右。所以婴儿其实是有记忆的,但为什么成年以后就想不起来了?
海马体和齿状回
对这个问题,学术界历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美国爱埃默里大学的帕特里夏·鲍尔提出,我们并不是没有童年记忆,而是那些记忆被遗留在以前,没有流通到6、7岁以后的生命里。
他认为,在人的大脑中,负责储存记忆的机构有两部分:一个叫前额皮质,另一个叫海马体。
海马体的职责是巩固和强化记忆作用,这项介质能将人们经历事情后产生的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
在海马体和它周围皮质的区域里,有一小块叫“齿状回”的地方,按照规律,这块区域在孩子4、5岁以后才能成长的成熟。
齿状回的职责在于连通,记忆信息只有通过它才能被传达到海马体的其他地方,所以在幼童没有发育完全前,记忆信息并不会通过海马体转变成长期记忆,会随着时间流逝,留在曾经的时光里。
6岁之前的记忆系统与成年不同
另有研究者认为,我们不记得6岁以前的事情,是因为孩童在六岁以前的记忆系统和成人不一样。
他认为,人的记忆分为两种:一是下意识的水平,二是意识到的水平。成年人的大脑发育足够成熟,能将个人经历的经验提取至意识到的水平上,成为可供将来回忆的外显记忆。
而孩童的大脑发育还不够完整,只能支撑进行内隐再认形式的记忆,仅达到下意识水平,即个体无法有意识地主动提取内隐记忆,这样的系统使得婴儿无法在以后的回忆里拥有外显记忆。
以上的研究,虽然论点不同,但结果都指向了一点,那就是孩童有记忆,只是成年以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想不起来而已。
未来不可避免受过去影响
在很多人看来,幼童时期的记忆,其实对人生也没有特别大影响,如果实在记不起来也无关紧要。
但经过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们在回忆过去和想象未来时,大脑的神经活动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也就是说,我们畅享的未来不可避免的受过去的影响。
婴儿时期形成的世界观念,是构成我们思维能力的基础,虽然我们成年以后很难想起,可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研究者们研究相关话题,一来基于好奇驱使的探索,二来必然有不少人希望搞清楚丢失童年记忆的原因,并试图以科学的方法将曾经的记忆唤起。
如果我们能够唤起曾经的记忆,就能更加完美地了解今天的自己。每一个此刻,都是由昨天的自己发展而来,所以了解过去,有助于我们规划未来。
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无法解释的情感模式,或许也能通过了解幼童时期的经历,找到原因,对症下药,从而得到治愈。
不管哪个学派的心理学者,都无法否认童年对一个人影响的盛大和持续的长久,找回童年的记忆着实是一件有益无害的事情。
每一项探索都不是无意义的,记忆记载着我们生活的阅历,当垂垂老矣,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时候,脑海中的记忆亦可为人生最后阶段的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