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城内景点

建设计划的第一部分是孙子兵法文化展示区。由武胜楼、武胜军场、八阵堂、古兵器馆组成。

吴生富景区占地238亩,是一座宏伟的秦汉建筑群,运用声、光、电、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展示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智慧及相关军事文化。武胜军演场景包括营帐、军演场、点台、武胜坛,主要以独特的古典形式再现了2500年前的大型服饰乐舞和战斗演示。八阵馆是中国第一个。它是一个多维建筑。根据孙子创造的八阵法,展示了古代的阵法和当代的信息战思想,体现了孙子兵法中的战争法则。古代兵器博物馆是古代冷兵器、火器、战车、战船等战争装备的收藏,包括白刃、远射、火器、战车、战船、防护等。第三部分是游憩区,由古城公园和民俗文化街组成。主要展示当地的民俗风情和配套的各种服务设施。

《孙子兵法城》一期项目的核心景点吴生富于2002年6月破土动工,2003年6月在开城部分竣工并试营业,2004年6月将全面竣工并开业。吴生富的建筑设计以南京太平天国天王府的布局风格为范本,采用秦汉建筑风格,通过多种形式的单体组合,营造丰富的空间环境,为孙子文化的展示营造了悠久的历史氛围和优雅的内外环境。整个建筑群布局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阙门和十五殿垂直排列,全长999m,宽88 m,第一殿名为序殿,用以展示孙子的家世背景和家乡惠民的历史文化。十五殿命名为泽师殿,以示孙子文化的影响和传播,也作为后门(德胜门)。中间十三殿展示《孙子兵法》十三篇,每殿分别以十三篇命名。

15号厅* * *形成十五个院落,每个院落都有标志性的景观和个性化的绿化特色。在第一个庭院中,一个30吨重的孙子石像被放置在中间,从第二个到第十五个,东西大厅(翼)被设置在主大厅的两侧,以互动和参与的娱乐形式展示36个计划。每个单体建筑通过改变形状和尺度,创造出丰富的内外空间,同时通过廊、路、桥的分隔和连接,实现了各个单体建筑的有机结合,使群体空间既多样又和谐。整个建筑群错落有致,分布均匀,布局合理,有中轴线,左右对称。

孙子兵法城南北两侧有主次广场。正门外的南广场特别突出军事对抗的风格。南广场占地9180m2,花岗岩铺装。广场的中心是一个象征两军对抗的中国象棋棋盘。滁河和汉水是广场到旅游区的主要通道,棋形喷泉垂直排列在两侧。棋子排列成阵列。广场东西边界用绿色灌木修剪成城垛,绿篱内坡种上草盾。广场前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组“兵器架”照明灯,十八根灯柱做成十八把兵器的形状。广场南面东西各有一盏钟形的高架装饰灯。广场南面正中有一卧碑,正面用中英文镌刻着“中国孙子兵法城”,背面镌刻着惠民县人民政府书写的城碑题词。背面底部设置了一个大型的盾池,池中种满了各种花草。

武圣馆展示的实物超过1000件,战例超过200件。为真实再现军事文化的丰富内涵,内部展示打破传统展示模式,各馆大量运用声、光、电,形成三维动画多媒体、全景模型、大型全景画、半景观、壁画、雕塑、绘画、电影素材、特色风景建筑及大量实物、图片、画面。展览系统以《孙子兵法》为经,以各个时期的兵法实例为纬,以直观易懂的文物为史料佐证,纵横交错,编织出一幅幅生动的战争史画卷,给人以生动直观的军事文化。同时,展览空间与灯光色彩协调使用,灯光与各展馆的内容和形式相匹配,营造出既庄重又平易近人的艺术氛围。15号馆两侧的224个房间部分用于服务和商业用途,主要展示36件物品。展览和参观的顺序是从北到南颠倒过来的。与十五馆的静态风格形成对比的是,隔间内的三十六米主要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利用电动展示、烟花荧光、变形镜、西化故事、虚幻影像、骑花灯、木偶戏、玻璃柜卡通、皮影戏等组成生动刺激的游戏,让游客在游乐中体验三十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