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伏是什么日子

未伏是什么日子如下:

末伏(汉语词汇读音:mòfú),是指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这时段,***10天。末伏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

末伏,是“三伏”之一,所谓“伏”即是“暑气潜伏于地”之意,标志着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也有的解释是“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也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十天)的一段时间。

中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也是10天;中伏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造成三伏天湿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东南风,而东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气潮湿,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

伏的日期是按照干支纪日来推算的。中国古代一些地方常用天干和地支纪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在六十年(月、日)当中,每一个年(月、日)都有一个不同的干支名称,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等。

庚日就是每逢有天干“庚”的日子,因天干有10个,所以每10天就有一个庚日。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至立秋以后的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结束。

2023年8月10日,中国进入末伏,中国天气网推出全国末伏中暑指数地图,今年末伏期间,河南、湖北、安徽西部、湖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高温比较频繁,新疆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以及四川等地也有阶段性高温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