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被人称为“赵倚楼”,由诗句获得雅号的人还有谁?
唐代诗人赵嘏有一首诗《长安晚秋》!
写的是深秋拂晓时分的长安景色和自己羁留长安思念故乡的心情。
其中第二联“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意思是说夜色慢慢退去的时候,夜空里还有几颗残星,一对南归的大雁从空中飞过。正满心沉浸于此景的诗人,这时听到有人在楼上吹笛的声音。想来此人也是一夜未睡,吹笛聊以抒发内心的忧愁。
这里赵嘏不仅仅写出了高楼上的笛声,还写出了那人的姿态,“人倚楼”,或者是诗人亲眼所见,或者是想象,但是它都与此情此景相贴合。
正是这个“倚楼”,一方面它更加衬托出作者难以负担的思乡之情,另一方面因为这种内涵,倚楼这个姿态愈发显得具有美感。所以当时的杜牧特别喜欢这句诗,他直接称赵嘏为“赵倚楼”。于是后人提到赵嘏的时候,也都称他为“赵倚楼”。
这种由佳句而得雅号的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少见。比如:1、东晋诗人谢灵运因《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而人称“谢春草”。
2、晚唐诗人惯休因“万水千山得得来”而人称“得得和尚”。
3、宋代宋祁因《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而人称“红杏尚书”。
4、宋代张先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而人称“张三影”。
5、宋代词人贺铸因《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被人称为“贺梅子”。
6、宋代秦观因《满庭芳》“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而被苏轼称其为“山抹微云秦学士”。
7、宋代诗僧如璧因“间携经卷倚松立,试问客从何处来”,人称“倚松道人”。
8、元代张翥因“西风了却黄花事,不管安仁两鬓秋”,人称“张了却”。
9、清代王士祯因“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而人称“王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