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视剧《三十而已》的大结局?

《三十而已》大结局引发前所未有的争议,头重脚轻是最大诟病,体现在“顾佳和林有有”:凭什么林有有作为小三可以全身而退,完美人妻顾佳却要背负所有?

在我看来,过度塑造顾佳的完美人妻形象反而过犹不及,人非圣贤孰能圣母?林有有潇洒转身真能悔过当初,过着心里煎熬不再故犯?

正如编剧张英姬回复争议:“林有有丧失所有尊严离开,成为她一生抹不掉的底色,顾佳作为企业负责人需要负全责,许幻山坐牢反省担责。”

这样的结局,以人文情怀给予观众反思,有了更多思考空间但脱离原本务实的剧情。

许幻山太自私

家里原配顾佳优秀全能女人,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既是丈夫事业的推进器又是家庭顶梁柱,顾佳完美但人无完人,她的主见和奋进心成为许幻山失衡的筹码,他倍感压力。

压力来源一,老婆不再是温柔乡而是鞭策器。在家里,他的烟花技能成为赚钱工具,在外面,他只有总裁身份真正处理事情的人是背后家庭主妇顾佳。顾佳不再是妻子,是军事,反衬了许幻山的懦弱无能和大男子主义。

压力来源二,女强男弱。夫妻二人同进烟花工厂考察就能看出许幻山没有想象中有能力,看问题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反而顾佳一眼看穿厂长的虚假。顾佳即便是家庭主妇但活成了通透的女强人,论能力许幻山根本匹配不上,他感受到了女强男弱,金钱财富不过是他最后的颜面。

这就是许幻山和顾佳婚变的根本,也是结局最后许幻山为什么不签下离婚协议的原因:自私。

许幻山所有美好给了林有有,因为满足林有有的烟花而出了大事,却在最后关头为逃避责任,许幻山选择两人分担,没有签下离婚协议带来的后果不再是许幻山自私软弱的人格,还有家庭:

儿子上不了贵族幼儿园,无法受高等教育。顾佳之前所有付出等于白费,背负公司债务和金钱损失,美好的家庭生活因为婚外情和失衡的夫妻关系变成支离破碎。

不符合现实的结局

《三十而已》顾佳的故事像极了琼瑶当年的《一帘幽梦》。为什么当年所有人愿意为紫菱买单,而不愿意为林有有买单呢?

答案是现代人更务实,现实的婚恋观是如今的主流。在90年代,所有人生活相对贫穷,大部分人渴望苦中作乐,生活碰壁愿意梦想里追求未来,琼瑶的感情越浪漫曲折,越是有人喜欢,那时候的人更理想主义。

现在时代不同,恋爱婚姻都是多元化,诱惑大离婚率高,所有人生活追求更现实,看惯了人间真实再看琼瑶式的梦幻太虚假。同时,也体现了大部分人对破坏他人家庭的价值观更鄙夷,宁愿看付出与收获平等的双剧,不愿意看林有有毫发无损的梦幻。

为什么大家接受不了林有有的梦幻?在如今现实生活里,像顾佳这样完美聪慧且雷厉风行的聪明女人,能够帮助儿子掌掴对手,为何对小三这么柔情?尽管我们能够懂得带着内心折磨过日子的心理诉求,但现实生活是林有有们只会故伎重演,而现实生活的顾佳们会捍卫家庭断绝林有有的念想。

所以,这就是《三十而已》最有争议的结局原因,不符合现实。

为自己

大鱼海棠里,这句关不住的鱼描述王漫妮再贴切不过。王漫妮的结局和顾佳不同,特别务实,就像编剧张英姬所说的那样:“把情感作为一个可以随缘的选项,一座城就再也困不住她了。”

再大的感情城池根本关不住王漫妮看透人间情爱的心,她对未来追求更有广阔天空,因为她的注意力从寄托他人情感转变成为自己着想。

王漫妮结局没有争议,但她这个人很有争议。她就像千万个北漂的打工妹一样,戴着虚荣面具做着看似光鲜亮丽的职责,实际上一穷二白,足够的野心匹配不上实际能力。

王漫妮同所有大龄女青年一样,一面想靠自己出人头地,一面又要面临父母感情催促,如果没有遇见钻石王老五梁正贤,恐怕我们很难洞察王漫妮渴望真爱背后真实原因:虚荣。

无容置疑,王漫妮是喜欢梁正贤,但究竟是爱上他这个人还是他财富自由的身份呢,这个事情就很复杂。就像顾佳和情人所说:如果梁正贤不是财务自由的美国华裔,你还会同意不结婚论吗?

以王漫妮的精明,宁愿选择精致穷也不愿意贫穷赤裸相对,她绝非会选择没有经济基础的梁正贤。所以,王漫妮的姿色和背后动机成了争议点:她究竟是不是图财?这件事情非常实际,与我们周边生活经常遇见,就像王漫妮遇见中年男人的情人理论,就像工作认识的张志一样,王漫妮大可用她的姿色完成个人情感和财富的需求,但她看破世间红尘,最终将感情的希冀转变成善待自己。

经历感情变故的王漫妮,她游走在多个男人周围明白了一件事情:寄托他人不如寄托自己。所以,最后结局她什么也没有要,而是选择投资自己。

结语

这就是《三十而已》最有争议的两个地方,一个务实一个圣母,不管结局是什么,这个写实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女人想要不畏惧年龄带来的不平等,自己要有站起来的底气。

王漫妮的底气来自个人能力,用出色能力说话赢得男人尊重。顾佳用善待的人品重新站起来,即便身陷杂事也要看得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