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电影评论

房间电影评论

电影《房间2015》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故事背后的政治隐喻想想就有趣。“房间”其实是封闭在自由世界中的一个不自由的空间,但这个空间是本片导演用来观察自由对人的重要性的,而观察的对象就是这个故事中的5岁男孩杰克。杰克的妈妈,乔伊?七年前,纽萨姆被一个骗子骗进了一个房间。房间只有一个天窗,只有骗子能开门。这个房间实际上成了乔伊的监狱。乔伊在服刑期间生下了儿子杰克。杰克在五岁之前从未见过外面的世界。这种特殊的成长环境让杰克成为最适合观察的人,因为他和外界的人相比就像一块纯粹的白板,从中观察到的人性应该是最自然可信的。那么,5岁的杰克对自由世界有什么反应呢?

我从未见过自由,我害怕自由。在这个房间里,乔伊是来自自由世界的访客。一旦进了监狱,她当然总想走出牢笼。受到儿子阅读《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启发,她打算不再等了。她正在考虑一个自助计划,但她需要帮助。然而,她的儿子杰克一直活在她之前为他编织的童话世界里,甚至不知道一墙之隔的房间外还有另一个世界。于是她改变了之前教育儿子的策略,告诉他墙外的世界很精彩,以此来引导儿子对外面自由世界的向往。然而,结果是什么呢?当她说出自由世界的真相时,儿子的回答是“不可能”,甚至骂她是“骗子”;当她说儿子5岁了,应该帮她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时,儿子说“我想回到4岁”;当她向儿子讲述自己悲惨的被拐经历时,儿子怒吼说故事太无聊;当她说这是个臭烘烘的房间时,她儿子根本不同意。无奈,她只能和儿子进行“冷战”。这个结果很容易让我们想起什么!当懂得自由的人告诉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自由的人时,与其说是说出真相,不如说是引起恐慌,因为人性对未知的世界有本能的恐惧;如果说“真话”的行为被逼得太紧,很容易被认为是“骗子”行为,因为人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有本能的怀疑;在“得不到”和“拥有”之间,人们会更看重后者。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有时害怕自由。

自由在比较中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杰克和妈妈逃出“房间”进入自由世界后,在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中多次提到“房间”,甚至要求回去看看,而妈妈乔伊对那个地方早就讳莫如深。乔伊的反应非常可以理解,因为“房间”是她一生的噩梦;但杰克的反应是否仍然说明了这个突然获得自由的人仍然怀念那个让他不自由的世界?显然不能这么理解。因为在此之前,他从未感到不自由,他被母亲保护得很好。对他没有痛苦的记忆。相反,那是他对幸福和母爱的感受最集中的地方。杰克想回他的“房间”再看一看,就像我们回老家的心情一样。他的反应恰恰说明他的心智发育是正常的。但回到“房间”后,显然杰克开始意识到自由的重要性。他觉得“房间”缩小了,不想再关上房间的门。从杰克对房间态度的变化来看,说明他感受到了“自由”的好处。即使他对“房间”里的一切都充满感情,也不会放弃外在自由世界的美好。虽然是小孩子的故事,但是反映了人性的普遍性,为我们思考自由的一些问题提供了实验性的第一手资料。由此,我们终于明白:当今世界,为什么有些国家的统治者如此惧怕人们对自由的理解和自由世界的东西在国内的传播,因为他关起门来可以称之为老大,而一旦打开门,他就什么都不是了。在这一点上,你可能也相信这部电影的政治隐喻。分明是在警告一些有志于传播自由概念的人,如何正确传播自由。

自由并不是人类最迫切的需求。显然,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为了让人们知道自由的重要性,更是为了告诉我们,自由从来都不是人性中最迫切的需求。这从影片中展现的“自由vs .母爱”的情节就可以看出来。乔伊接受采访,主持人问她有没有想过在杰克出生后把他送走,这样杰克就“自由”了。可想而知,在极度崇尚自由的美国人眼里,自由是根植于骨子里的。没有自由,就没有一切。没有自由,小杰克就不可能“拥有童年”。虽然乔伊回答“但是他有我”,她的意思是对孩子来说母爱比自由更重要,但是对于主持人接下来的提问,“但是那样对他最有利吗?”但这让乔伊感到痛苦,甚至可以肯定这种刺激是她企图自杀的主要原因。在这个崇尚自由的国家,代表大多数观念的主持人的质疑其实是一种谴责:虽然没有人否认母爱的重要性,但一个不为孩子自由着想的母亲是自私的。显然,大众认为“自由比母爱更重要!”而她企图自杀也证明了她认同这一点。事实上,我们这些局外人很难判断乔伊在与大众的争执中是对是错,但如果考虑到当事人杰克回到自由世界后的行为,我们似乎是站在乔伊一边的。比如杰克很快适应了自由世界,他甚至说5岁以后就什么都知道了,说明他的可塑性没有受到影响。奶奶给他拧头发,给他洗头。他懂得感恩,说明他的情感发展很正常。孩子找他玩,他很快就能玩起来,说明他在沟通上没有障碍。重要的是,当他母亲自杀未遂后向他道歉说“我不是一个好母亲”时,他回答:“但你是一个母亲!”似乎对孩子来说,母爱远比自由重要;而且,自由的概念是外在可塑的。除此之外,人性肯定更倾向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