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姐妹花的幕后制作

彼得·穆伦——卓越的表现带来指导。

事实上,用“演技好、导戏好”来形容苏格兰影星彼得·穆伦是不恰当的。他先是对导演产生了兴趣,拍了自己的短片,但因为被国立艺校拒绝而转行做了演员。从1990开始,他出现在屏幕上。与Riff Raff建立合作关系的还有英国著名导演肯·洛奇。八年后,正是洛奇的电影《我叫乔》让他登上了戛纳电影节冠军的领奖台。在此期间,他出演了许多著名的电影,如《勇敢的心》、《浅坟》和《猜火车》,其中大部分都与苏格兰有关。而他的导演梦也在1998实现了,自导自演的作品《孤儿》得到了积极的评价。

关于这部电影

早在1998戛纳电影节上,彼得·穆伦就表示有意拍摄一部关于女性成为社会压力受害者的电影,他也担心这部电影会引起非议甚至被禁映。2002年作品推出时,真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部电影的灵感来自一部名为《寒冷气候中的性》的纪录片。一天晚上,木兰被厨房里电视里的一个女声所吸引:“他们抛弃了我,因为我太漂亮了。”会有人因为漂亮而被歧视吗?于是他开始坐在电视机前,仔细看起来。他对书中描述的收容所里修女虐待妇女的行为感到彻底的震惊和愤怒。他认为这些残酷的虐待虽然没有集中营那么大,但也是极其不道德的。同时,木兰结合自己17岁做尼姑的经历。这位看似善良的爱尔兰修女经常无情地虐待她照顾的无家可归的妇女,木兰甚至称她是她见过的最残忍的女人。这段生活对他影响很大,尼姑的形象一直留在他的脑海里。花木兰童年的家庭生活非常不幸,酗酒的父亲残暴暴戾,年少时感到压抑和折磨。这些经历让他强化了影片中令人窒息的压抑气氛。他断断续续写了两年剧本,做了很多调查,获取了很多资料。

影片中描述的马德琳寄养家庭确实存在,“马德琳”就是妓女的意思。它以收容那些“有罪”女性的名义,接纳了大量被家庭和社会抛弃的所谓“道德渣滓”。爱尔兰在70年代影响很大,直到1996才最终倒闭。据说有3万多名妇女被送到这个收容所,从那以后一直被监禁和折磨。她们因为未婚先孕和轻佻的行为被打上了“放荡”、“堕落”的烙印,主持收容所的修女以上帝的名义对她们进行了严厉的惩罚。修女往往会先把这些无辜少女的精神碾碎,然后用一套教义把她们改造成奴隶。他们每天通过洗衣服来“净化灵魂”,身体精神受到摧残,终身看不到阳光。

“这部电影不仅是关于天主教会和他们如何压迫爱尔兰年轻女性,也是关于所有认为自己有权压迫女性的宗教信仰。”木兰说,这部电影的重点不是反天主教,而是揭示了一个在我们社会并不罕见的现象,那就是对女性的不尊重、歧视甚至迫害。

但天主教会显然不这么认为。这部电影在威尼斯上映后,遭到了梵蒂冈的严厉谴责。梵蒂冈电台甚至说,这部电影将天主教会比作塔利班恐怖分子,并批评电影节奖项。“将最高荣誉授予青楼姐妹,是评审团写下的最粗暴、最悲壮的一页”。木兰回应说,她对这种指责感到非常失望。“我对此感到非常非常惊讶——我真的以为他们至少会有勇气承认这件事确实发生了。”但电影节上观众的反应非常热烈,几乎每次出现女生反抗修女的场景,都赢得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