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什么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公里左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厚度为35公里左右。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全球有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而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
地震灾害的特点
1、突发性比较强:地震灾害是瞬时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地震发生十分突然,一次地震持续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十秒,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造成大量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
2、破坏性大:地震波到达地面以后造成了大面积的房屋和工程设施的破坏,若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3、产生次生灾害:地震不可避免的要产生次生灾害。有的次生灾害的严重程度大大超过直接灾害造成的损害。
4、持续时间比较长:主震之后的余震往往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没有主震大,但是这些余震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