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天河》告诉我们什么?

一个花瓣朋友说:

当我去看电影的时候,我在期待着。在我心目中,主旋律电影一般都不会太难看。从电影里走出来的时候很开心。因为看到了想见的人,所以有了额外的惊喜。

虽然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这个剧本真的...咳嗽。据说编剧接触了很多基层素材,在创作过程中也能看到努力,但还是掩盖不了剧情结构的软肋。

最让我不满意的是,这个故事里的每一次冲突都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结束。无一例外的陷入了春晚的浅触。例如,段奕宏在隧道里修理设备时差点窒息而死。被抬出来后,他第一次见到了如此想念他的父女。连曾经忘恩负义的老师都抢着和他和好,这个幸福的画面瞬间打消了我刚刚积累的感情。就像听着激昂的进行曲,大步向前,踏入泥淖。演员的情感表演都被这种敷衍的处理浪费了。再加上春晚里一些熟悉的面孔,看整部电影的时候感觉自己在看一部特别加长版的春晚小品。

同样感谢这部致敬片,于先生作为领导视察企业时,在新闻联播中欣赏到了国家领导人级别的画面。

但是,说不好的话,对不起辛苦的创始人。不管别人怎么看这种题材和表达方式,我不得不说,这部片子的画面和航拍能得4星。拍摄时是炎热的夏天,但镜头里的光线处理得很好。尤其是日落时分董家祖坟的那一幕;而且早上女主父母家院子里的场景很美。

这部剧的几个演员,从儿童角色到父母长辈,态度都很端正慎重。在大银幕作品逐渐火起来的今天,也是颇有纪念意义的。

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周晓丹在手术室,董旺川在工地。我无法忍受在人来人往的地铁里内心的煎熬。蹲下遮住我的眼睛。看到那里,感觉这个男人背的东西真的太多了。

我好几年没见段奕宏了,他的表演太棒了。后面的透水抢修段和机械维修两段让人叹为观止。这个角色也比男女主角更贴心。面对两难,抑郁的状态很到位。

简直就是背叛,最后以一种新的形式开始了我的老工作,让人不禁怀疑,同一个工作体系给的工资是不是有点不合理,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连10万的医药费都拿不到。

还有很多地方动机不明。比如在地铁下面挖坑,让成千上万的乘客和施工方一起冒险,为什么不能让地铁停下来?比如机械故障,不能等工厂派人来修。非要冒险让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修吗?是个人英雄主义还是仅仅为了完成上述任务?

我不需要评价余先生。这部电影让我知道她是被爱的,无条件的爱,这就够了。

最后。

我对体制和主旋律没有偏见,对南水北调工程也不了解。我不想知道大家在这里拼命刷评论的动机。这部电影既然创作出来了,就有它存在的价值。也有很多人的努力在里面。

我不敢说自己完全客观,也没有理由自命不凡。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