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南部土家族特有的摆手舞,只是单纯的一种舞蹈吗?
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传统舞蹈,距今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了。这一种舞蹈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不仅反映了土家人的生产生活等习性,也有着宗教祭祀,团结合作的历史意义,所以被列为了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土家族摆手舞源远流长,有人说摆手舞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因为土家人尊敬祖先、热爱自己的领袖人物,为不忘祖先的功绩,土家人便创造了纪念他们的摆手舞。
在个别地区,土家族仍然保有在祭祖和一些特殊日子的时候祭祀典礼上跳摆手舞的传统习俗。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摆手舞最早其实是一种战争凯旋时跳舞所做的动作,因为在民间传说中,彭公爵主率部征战,为振奋军威,激励士气,就命令部下以歌舞诱惑敌人,战斗凯旋后,这种摆手舞就流传到了民间。
摆手舞的动作主要取材于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和战斗。有“单摆”、“双摆”、“回旋摆”等。在狩猎舞中,有“赶猴子”、“拖野鸡尾巴”、“跳蛤蟆”等多个动作。在农事舞中,有“挖土”、“撒种”、“纺棉花”、“织布”、“插秧”、“种包谷”等。还有生活舞中的“扫地”、“打蚊子”、“擦背”等。
所以说,摆手舞是一种非常有意思,而且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种舞蹈。它是土家族人民千百年来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土家族在一段漫长的历史阶段里,社会生产发展的缩影和艺术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