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瓮救友文言文道理
1. 古文《破瓮救友》
《破瓮救友》是《宋史·司马光传》中的一篇文言文,全文如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书不释手,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翻译: 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人一样庄重。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大意后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
从那以后,他对《左氏春秋》喜欢得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 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扩展资料:
司马光一生主要精力用在修史和从政上,不以文学自矜,他评价自己“至于属文,实非所长”。但他学问博大精深,把做学问与作文章结合起来,虽无意为文而文自工。
司马光“务为可用之文,推崇文以载道”,认为华而不实的诗无用,他所称赏的不是辞藻堆砌的诗,而是平淡闲远,抒发真性情、真自我的诗歌。 司马光著述颇多。
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 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
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训俭示康》收入高中语文课本。
百度百科——破瓮救友 百度百科——司马光。
2. 破瓮救友文言文翻译加注释破瓮救友
(原文)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书不释手,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宋史·司马光传》
(译文)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人一样庄重。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大意后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从那以后,他对《左氏春秋》喜欢得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这就是在民间流传很广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3. 阅读《破瓮救友》文言短文,完成小题小题1:(1)①这;②离开,跑开;③获得,得到;④在。
(2)D小题1:水迸/儿得活。小题1:(1)一个小孩登上水缸,一不小心,失足跌了下去,淹没在水缸里。
(2)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或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小题1:爱护小朋友,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聪明灵慧。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小题2:此题考查“之”的用法。
“闻讲《左氏春秋》,爱之”中的之字是代词“它”A、B、C三项中的之字,有的可翻译为“的”有的是助词,D项翻译为代词“它”。故选D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作此题目。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小题5: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把握关键语句,答案不唯一写出其精神即可。
4. 破瓮救友译文:
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人一样庄重。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大意后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从那以后,他对《左氏春秋》喜欢得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原文:
《宋史·司马光传》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书不释手,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扩展资料:
一、主人公简介: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夫,晚年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
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二、破瓮救友的启示:
告诉了我们做事一定要沉着、冷静,同时也要向司马光学习。也体现了换位思考能更快的解决问题,不应该局限在固定的模式当中。还体现了司马光的勇敢。
5. 破瓮救友文言文翻译加注释破瓮救友宋代:司马光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书不释手,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及注释译文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人一样庄重。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大意后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
从那以后,他对《左氏春秋》喜欢得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注释光生七岁:司马光长到七岁。光,即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
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
《左氏春秋》:又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编撰的一部史书。大旨:大意,主要意思。
自:是自此,从此。释:放下。
瓮(weng):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弃去:逃走。
迸:涌出。退:回家。
了:了解。于:在。
闻:听、听到。“闻”在文言文中主要有6种意思①听,听到 如本文中的“闻讲《左氏春秋》”。
②听说,知道③报告上级④用鼻子嗅。⑥声望,威望。
如《伤仲永》中的“不能称前时之闻。破:打开,打破。
▲。
6. 古文《破瓮救友》《破瓮救友》是《宋史·司马光传》中的一篇文言文,全文如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书不释手,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翻译:
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人一样庄重。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大意后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从那以后,他对《左氏春秋》喜欢得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
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扩展资料:
《破瓮救友》主人公: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司马光一生主要精力用在修史和从政上,不以文学自矜,他评价自己“至于属文,实非所长”。但他学问博大精深,把做学问与作文章结合起来,虽无意为文而文自工。
司马光“务为可用之文,推崇文以载道”,认为华而不实的诗无用,他所称赏的不是辞藻堆砌的诗,而是平淡闲远,抒发真性情、真自我的诗歌。
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
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
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训俭示康》收入高中语文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