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里面为什么说,男怕夜奔,女怕思凡?
男怕《夜奔》、女怕《思凡》,这是梨园行的俗话,主要原因是这两部戏曲非常考验基本功,内容尺度难以把握,唱腔难度大。
其一,太吃功夫。都听说过“唱念做打” ,这是戏曲的四门童子功,《夜奔》又名《林冲夜奔》,源自明代昆曲的折子戏《宝剑记》,说的是林冲雪夜奔梁山的故事。是传统的昆曲武生戏。唱腔,念白,做工,武打,一个不少,戏份平均,而且相互穿插,非常考基本功。《思凡》也是一样,源自明代《思凡下山》,讲的是小尼姑动凡心逃下追求个人幸福的故事,作为旦角的大戏,对唱腔和做工都有很高的要求。
其二,内容难把握。因为《夜奔》是讲英雄落魄,造反的故事,虽然是忠良遭陷害不得已,但字里行间,对奸臣昏君的怨气还是有的。这就有点分量了。另外,林冲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四句诗“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道尽了英雄的壮志难酬,一腔愤懑,搁现在这个年月,怕是都有很大***鸣。这用现代语言来说,叫做中年危机,是最难把握最难表现的一种状态,因为心态上是想有所作为,但行动上有不能有所作为,演出时的心态和动作细节,就非常考演员的功力。而《思凡》这出戏,放现在没什么,放过去,距离伤风败俗可就不远了。很多时候,这出戏台上演的正经,台下是当粉儿戏看的。而《思凡》这出戏,在传授的时候也讲究荡而不淫,艳而不俗,两个字总结,叫做“闷骚”,要有点骚,但还必须闷着,不骚不好看,太骚不但失去了诱惑,还容易招来警察蜀黍。这个尺度你自己体会一下,有多难。
其三,这两出戏既然考功夫,那有功夫的人也喜欢把它当旗杆立起来。戏曲名家里,这两出戏唱的好的,那真是一场下来,余音绕梁,让人念念不忘。让后来人高山仰止,压力山大。没有点自信,是不敢唱这两出全本折子戏的。